“股票下鄉”條件還不成熟
針對近日有媒體關于“證券下鄉”的報道,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昨天表示,一些部門為開展基礎性研究,需要了解農村地區投資者參與證券交易的有關情況,為此,證監會有關部門協助安排作了一些調查,但并無政策指向,不存在推動“證券下鄉”之說。
應該說,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表態是符合當前中國股市實情的。在筆者看來,現階段乃至未來三五年內,推行“證券下鄉”都是不合適的。“證券下鄉”與“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不同,如果說“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給農民兄弟帶去的是實惠的話,那么,現階段推動“證券下鄉”就只能是坑了農民兄弟。
不是說農民兄弟不需要理財,盡管很多農民甚至一些在城里打工的農民工都缺乏理財意識,按道理越是貧窮就越要學會理財,精打細算。但證券市場不是農民兄弟合適的投資理財之所。中國股市目前還是一個“吸金市場”,上市公司在股市里拼命“圈錢”,而投資者則難逃虧損的命運,七虧二平一盈,就是投資者命運的寫照。所以,面對這樣一個“吸金市場”,實行“證券下鄉”,把農民兄弟引到股市里來是不合適的。畢竟農民兄弟不僅缺少必要的投資知識,而且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很差,讓這些農民兄弟來炒股,其投資虧損的可能性遠遠超過城里人。如果這些農民兄弟陷入投資虧損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不僅他們的致富夢想會破滅,恐怕他們種糧食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若果真如此,“證券下鄉”的罪孽就大了。
當然,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當今的證券市場里并不乏農民兄弟的身影。一些生活條件相對寬裕的農民兄弟,其實早就進城炒股來了。但盡管如此,這也不能構成推出“證券下鄉”的理由,盡管“證券下鄉”可以為這些農民兄弟炒股提供便利。
但這實在是一個不宜提供的便利。畢竟農民進城炒股與“證券下鄉”給農村帶來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農民進城炒股,進城的主要是那些家庭條件相對寬裕的人群,這些人具有一定的抵抗風險的能力,而且不排除這些進城炒股的農民兄弟在股票投資知識方面也進行了必要的充電。所以,這些敢于進城炒股的農民,他們的投資不一定會虧損。退一步講,即便虧損了,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大。但“證券下鄉”的性質完全不同,把股市開到鄉下,讓那些錢多與錢少的農民都進入股市,如此一來,農民兄弟的虧損也就命中注定了。因此,現階段乃至未來三五年里,推行“證券下鄉”都是不合適的。
那么,什么時候推出“證券下鄉”才合適呢?筆者以為,應該是在這樣幾個問題得到解決之后。一是新股發行制度比較完善了。新股發行告別了高價發行時代,而且新股發行切實向中小投資者傾斜,新股發行不再淪為發行人圈錢工具。二是上市公司注重回報投資者,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回報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三是“七虧二平一盈”定律被打破,投資股票能讓絕大多數投資者賺錢。四是基金公司的“鐵飯碗”被打破,基金管理費的收取與基金業績掛鉤,使基金公司的利益與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只有上述問題得到解決,“證券下鄉”才能給農民帶去實惠,才能使農民兄弟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皮海洲 原題:現階段“證券下鄉”條件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