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險上演“第十跳”,9名教授聯名呼吁 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近4個月來,富士康科技集團已發生9宗員工跳樓事件,結果7死2傷。昨日,身處風口浪尖的深圳富士康再度傳出“第十跳”的消息,讓人欣慰的是“第十跳”的情況因為發現救助及時未能發生。與此同時,清華、北大等多家高校的9名大學教授聯名公開呼吁: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杜絕富士康悲劇重演。
教授呼吁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問題
“我們本來想深入工廠調查后才發布這個呼吁的,但事情來得太快了,我們不得不提前將呼吁發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潘毅接受采訪時坦言,“我們覺得必須要制止這類事件的發生。”
在教授們的眼中,過去30年里,中國依靠數億主要來自農村的廉價勞動力打造了一個“世界工廠”。對于新生代農民工來說,自他們走出家門的那一刻起,就沒有像其父母輩那樣想過再回家做農民。教授們認為,從富士康發生的悲劇,聽到了新生代農民工以生命發出的吶喊。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于華表示:“我們看來,這不是心理學或者個體的問題,應該看做社會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富士康這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改革以后人口勞動力流動的問題。”
富士康擬用百名心理咨詢師
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富士康已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嚴格執行工作六天必須休一天的工休安排,設立“心理港灣”“員工關愛中心”“看門人培訓”等,針對一些行為異常的員工已成功實現30多起心理干預。5月底,富士康將有100名心理咨詢師參加資質考試,通過考試就可以持證上崗服務。今后也會大力舉辦一些年輕員工喜歡的活動,比如成立街舞協會、組織超女式海選等娛樂活動。
勞工保護專家、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認為,富士康墜樓事件的啟示是,“圍墻管理”中政府角色明顯“缺位”,企業和社會的邊界應該厘清。政府和社會應做更多的工作填補員工“8小時之外”的生活空白。政府的公共服務應延伸到工人社區里面。(每日經濟新聞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