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富二代拒絕接班合伙租地當農民
2010-05-19 07:25:00 來源: 重慶商報(重慶)
“張老板,你需要多少只雞?50只呀?好,今天晚上就給你送過去……”
昨日凌晨4點,加州畜禽交易市場。熱鬧非凡的人流中,穿行著一位穿紅色T恤的男子,他不停地向來采購的老板們推銷著自己的土雞。他叫李森,27歲,重慶景天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黑黑的臉龐,簡單的裝束,眼前的樣子很難與富二代掛上鉤來。事實上,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李森與同屬富二代的黃印、杜夢驕共同創業——當起了農民。他們有一個共同宣言:拒絕接班,租地當農民!
3人自己決定當農民
昨日在渝北區統景鎮合理村,記者見到了李森與黃印、杜夢驕3人。“我們3個過去可以說都是‘小白臉’,現在都成黑臉‘張飛’了。”黃印自嘲說。“選擇租地當農民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李森說,他是奉節人,2007年6月從湖南工程學院畢業。黃印說,因為父輩關系不錯,3人從小就在一起玩。畢業后,重慶大學建筑學院畢業的杜夢驕與黃李二人聚在一起,3人一致決定不走“接班”路,要自己創業。在新西蘭留學3年的黃印,對新西蘭現代農業印象深刻,再加上了解中國的農業政策,3人決定投資搞農業。
2007年7月,3人與渝北區統景鎮合理村簽下協議,以每畝一年800元的價格,租用土地1280畝,搞種植養殖業。3人協定,李森占45%的股份,黃印占40%的股份,杜夢驕占15%的股份。
據統景鎮經發辦主任馬利介紹,當初3人來租土地時,考慮到土地面積大,一年僅租金就是上百萬元。專門對3人家庭進行了解:李森的父母從事運輸業20多年,現有資產數千萬元,黃印的父親黃志也從事運輸,兼任成渝運輸協會的副會長,身價上千萬,杜夢驕的父母在石橋鋪經營著一家民間工藝品公司,身家也不菲,3人是典型的富二代。
第一單生意虧了7萬元
“本以為創業是簡單的事,沒想到第一次虧了。”李森說,在租下土地后,決定開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柑橘、桑椹,養雞。2007年底,3人覺得春節將到,總共投入上百萬買回了將近兩萬只肉雞苗飼養。“后來銷售出去一算賬,卻虧了7萬多元。”黃印告訴記者,賣完雞的那天,3人的心冰涼冰涼的,不知道以后的路咋走。“但想到給父母表的態,我們3人擊掌為誓,決不趴下。”黃印說,為了選準養雞品種,3人先后到江西贛江、四川萬源等地考察,最終決定改養土雞。
李森說,最苦的就是推銷,由于雞這些畜禽產品都是早上三四點鐘交易,因此3人每天早上三四點便穿行在加州、觀音橋等農貿市場推銷。
3人向父母借了400萬
按照當初的規劃,1280畝土地,450畝種植良種柑橘,450畝種植桑椹,150畝建蔬菜基地,另外的地建年出欄五至七萬只土雞和大棚草莓。
“進入農業是憑的熱情,進入后真是一竅不通。”李森說,“經過近3年的努力,我們的公司已走上正軌。”土雞已在重慶的幾個大的農貿市場銷售,桑椹果園已開始摘果,明后年就進入豐產期,每畝產量將達750公斤以上,柑橘園也將在一兩年內投產。
“這400多萬都是向各自父母借的。”李森告訴記者,近3年來,企業各種投入已超過400萬元,除去成本、人工等,也僅保本。為增加動力,每一筆借款還向父母出借條。
新聞面對面
孩子無論成功與否都值得尊敬
昨日,針對3名富二代不愿接班而租地創業,記者采訪了李森的父親李樹勝、黃印的父親黃志。
記者:當初聽到孩子們的決定吃驚嗎?
李樹勝:很吃驚。按照我們對孩子未來的規劃,就是大學畢業(出國)回來,在企業安排個職務,等他干兩三年就順利接班。沒想到他們要自主創業,而且是根本都不熟悉的農業。我們經營企業20多年,創業的艱辛都知道。
記者:從不同意到支持,你們如何看待他們?
黃志:當時3個孩子作出決定時,我們父母也開了一個會,雖然心中不愿意,但考慮到他們是在干事業,應該支持。成功了,說明孩子們經營、管理等方面經受了市場檢驗,如果不成功,也讓他們知道創業的艱辛,對他們未來發展有益處。孩子無論成功與否都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