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施監管新農合基金
新農合基金被稱作農民“救命錢”。今年,吉林省共籌集資金18.79億元,共有1252.54萬農民居民參合。
如何管好、用好新農合基金?日前,省衛生廳廳長隋殿軍表示,我省在新農合基金監管上進行嘗試和探索。
全省共籌集18.79億元
去年,全省65個統籌縣(市、區)共支出新農合基金11.73億元。共有691.68萬人次受益,受益面達到55.27%。全省次均住院補償達到1343.64元,平均住院補償比為37.14%。
今年,我省已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50元。全省66個統籌縣(市、區)共有1252.54萬農民居民參合,較2009年增加10414人。全省在鄉農業人口參合率達96.75%,比2009年提高1.26個百分點。全省共籌集資金18.79億元。
隋殿軍說,總體看,適應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農合制度已經基本建立,我省新農合工作步入常態運行、良性發展軌道。
提前兩年實現“門診統籌”
如何管好這筆錢?我省進行了嘗試和探索。
我省先后制定并完善30多個有關新農合政策措施及管理制度,如《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等。同時,規范統一全省新農合補償模式。建立門診大額慢病補償和大病二次補助調節機制。實行全省統一住院統籌方案,實現住院統籌與門診統籌相銜接。“我省在2008年就實現門診統籌全覆蓋,比國家要求的時間提前兩年。”省衛生廳農村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由于加大門診統籌工作力度,門診病人大增。參合農民受益率由2008年43.28%,提高到2009年55.27%,增加11.99個百分點。
網絡實行省一級平臺
我省新農合網絡2009年正式運行。該網絡實行省一級平臺,規避了兩級平臺的弊端,避免縣級平臺作假情況出現。每個鄉鎮農民只要有報銷,就能在省級平臺上監控到。
我省建立“管用分開、專賬管理、封閉運行”基金管理運行機制。規避了新農合資金擠占、挪用、貪污等風險。此外,農民看病報銷要定期公示,接受監督。
我省總結推廣即時結算報銷模式。在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全面開展即時結算報銷。參合農民在全省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實現“當天出院,當天報銷”,規避社會不法分子造假發票、假病歷,進而騙保。
全省抽查 有問題嚴肅處理
加強新農合稽查工作。從
我省各級人大、紀檢監察和審計部門要加強監督。每年度,至少要聽1~2次當地新農合運行情況匯報。本報記者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