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農民明年看病全刷卡
合肥晚報訊 昨天上午,合肥市副市長盧仕仁在廬陽區調研時表示,合肥三縣所有農民,明年看病都用IC卡,貧困農民還將享受到“救助機制”提供的特殊補助。
新農合與居民醫保并軌
醫保制度分為三種,有工作的參加職工醫保,沒有工作的城鎮人口參加居民醫保,農民的醫保就是新農合。
盧仕仁昨天表示,繼長豐試點之后,在肥東、肥西,居民醫保與新農合也將合二為一。
居民醫保與新農合,由于分屬人社和衛生,參保政策、繳費人群和報銷方式各有不同,經辦機構也不同,給老百姓看病報銷帶來很大不便。并軌之后,統一為城鄉居民醫保,由衛生部門統一管理, 不用再區分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老百姓看病報銷要順利得多。
新農合將引入救助機制
“過去新農合,只分病種不分人”。盧仕仁表示,隨著新農合信息化平臺的完善,明年,合肥三縣參合農民100%實現刷卡看病,新農合也將引入“救助機制”,不光分病種,也要分人群,在門診、住院補償上,對貧困戶、五保戶等貧困人群區別對待。
以前新農合補償一直使用醫療本,可隨著參合農民不斷增多,弊端就非常明顯,本子得一年一換,看病住院時需手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合肥市衛生局農合辦主任紀律解釋,實行IC卡后,所有參合農民家庭和個人基本情況一目了然,辦理手續和報銷結賬也非常快捷方便。報銷比例因人而異,也是盡可能防止“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紀律介紹,所有新農合IC卡今年已經下放到各縣,現在的工作就是對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完善,確保每張卡明年都能用起來。
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合肥市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站的比例,將在今年6月底定格為:60:100。記者了解到,經過重新調整之后,6月底,合肥市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目前的50家增加到60家,而衛生服務站由當初的250家減少為90家。
“主要是從公共衛生服務的水平考慮。”陪同調研的合肥市衛生局婦社處處長丁曉芹介紹,衛生站規模較小、能力有限,難以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職責。
平臺完善之后,社區的衛生工作重點,將轉移到服務能力建設。不久前,合肥市衛生局曾組織48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進行封閉學習和考試,內容為基層醫改和公共衛生服務等方面知識。 (黃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