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弘法寺體驗生活
時間:2010年7月26日 來源:南方都市報
江澤人慢悠悠吃完最后一道菜,然后按照學習的方法擺放好碗筷。
南方都市報組織留守兒童和他們的父母近百人來到羅湖區仙湖植物園弘法寺體驗生活,父母和孩子們一起打坐分享,誦讀《弟子規》(詳見昨日南都A 05版)。前晚,弘法寺專門安排客房給這些特殊客人留宿,10余名義工全程照料。
經過兩天體驗,孩子們和父母昨日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相互感恩理解更加深刻。弘法寺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學就像一顆種子,在孩子們幼小心靈早早種下,這有利于他們日后更好地長成參天大樹。
5時30分睡眼惺忪做早課
早晨5時30分,留守兒童被義工喚醒,與和尚們一起做早課,睡眼惺忪間就跟著師父們一起念起了“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次謹信”,而往日鬧騰的吃飯時間也在禮儀師父的教導后異常安靜,嚴格的禮儀教導讓活潑的孩子們仿佛變了一個人,可才幾歲的他們真能理解這些國學禮儀的真正意義?
作為禮儀師傅的性安法師說即便孩子們還小,但記憶依舊存在,“這次國學教育就像一粒種子播種在孩子心間,在某一個特地時間就會生根發芽,那種禮儀教導的印象會一直影響他們。”他也強調了言傳身教對孩子的重要性,“這次國學夏令營有家長的陪同其實是件好事,讓家長們也了解禮儀的重要性,小孩子就算不懂但會模仿家長的言行,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雖然打坐時不少小不點一直“雞啄米”,可作為導師的性安法師依舊心平氣和:“孩子們天性好動,有這樣的反應也正常,我也要學習努力和小學員溝通,找到適合他們的國學教導方式,讓他們真正對國學感興趣。”
孩子在潛移默化間改變
義工負責人戴新莉也說國學課程潛移默化間能讓孩子們改變,“學會感恩,學會食不語,這些在留守兒童間都體現得很明顯。”而作為孩子們的父母,蔡鵬翔的爸爸蔡福田也說即使孩子們小,“但是教育是從小開始的,現在雖然不懂,但是有了好習慣也非常重要。”
王志豪的爸爸更直言道:“感覺這種活動比組織去游樂場有意義得多,讓孩子有好習慣,形成對國學的概念其實就夠了,至于真正的理解,等孩子們長大就漸漸有體悟了。”王媽媽也說孩子雖然懵懵懂懂,“但是在法師教導孩子吃飯時別說話,別發出聲音后,他吃中飯的時候真的是安安靜靜呢。”
張鑫的爸爸則說這樣的國學教育在內地還沒成風氣,“只有在深圳這樣的開放城市,孩子才有機會接觸這些東西啊。”
17歲的唐傳銳和13歲的王梓賓已經能背下些“弟子規”,“這書是教導我們要孝順父母,感恩父母。”小不點王志豪也認認真真地表示,“我知道吃飯時候不能說話了,而且不浪費,還要念完經才能吃飯!”
本煥老和尚:維護好家庭
上午10時30分許,聽聞孩子們到來,104歲的本煥老和尚非常高興,他在別人的攙扶下來到法堂門口和大家合影,隨后給大家開示。
“我今年104歲,出家82年,我這么一個老人今天能和大家見面,這是難得的緣。”看著一張張充滿稚氣的臉,本煥老和尚說,這個緣是難得修來的,大家一定要珍惜。
他說,以前有一個常不輕菩薩,因為他從來不輕慢每一個人,很虛心,所以叫常不輕菩薩。大家要學習他,一定要珍惜維護好家庭,要不斷發心,多發心,發大心。要和人結緣,多結緣,結善緣。
開示中,這個百歲老人一直面帶笑容,在侍奉者的一再要求下才離開現場回去休息。
半夜滾下床打坐夢周公
在寺院里留宿,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確實比較新奇。而按照寺院的作息時間休息,也讓他們感覺有些不太習慣。前晚9時許,在經堂里打坐靜心完畢后,他們被安排回宿舍休息。一到宿舍,孩子們便開始排隊洗漱,不安分的孩子們過著這不太適應的集體生活。
“小胖晚上睡覺時滾到床下了,把我們嚇了一跳。”調皮的王梓賓大喊起來。昨日上午5時30分許,天還有些黑,孩子們被從夢中叫醒,一開始還想賴床,但很快活潑起來。
原來頭天晚上睡覺時,12歲的黃松峰摔到床下。“這種糗事怎么能說呢,不準說。”看著孩子們起哄,黃松峰和他們追逐起來。他說,自己睡覺時不老實,在床上滾來滾去,一下子滾到了床下,而這也把和他睡在一屋的其他孩子和大人嚇了一跳。
經歷了“不安穩”睡眠,又在早晨5時30分被叫醒,在性安法師現場教孩子們打坐時,坐在蒲團上的“小不點”們唐欣和蔡鵬翔等竟然睡著了。看到這一幕,法師樂壞了,忍不住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