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響普惠“三農”發展主旋律
時間:2010年07月25日 來源:山西新聞網
——省聯社臨汾辦事處主任袁思義訪談錄
靳淑琴 劉雙平
采訪背景:以農為本、以農為源,是國務院賦予農村信用社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責任;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立足點。
站在這一認識高度,省聯社臨汾辦事處從去年年初起,在轄內農村信用社開始實施“保三農,建設精品零售銀行”戰略,帶著對農民兄弟的深厚感情,懷著對“三農”發展的強烈責任感,著力抓支農載體創新。經過一年半的探索與實踐,已形成了創建“村周銀行”惠民工程、百場萬店信用工程、三社聯動互贏工程、龍頭帶動共富工程這四大亮點,初步構筑起了具有臨汾特色的信合支農惠民金融服務體系,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推廣價值的支農服務模板。
那么,具有臨汾特色的信合支農惠民金融服務體系中有哪些亮點?如何在支農上再擴面增量,進一步普惠“三農”發展?在防控支農貸款風險上要把好哪些關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對省聯社臨汾辦事處主任袁思義進行了專訪。
具有臨汾特色的信合支農惠民體系初步形成
記者:去年年初,臨汾辦事處在轄內農村信用社實施“保三農,建設精品零售銀行”戰略以來,著力抓支農載體創新,出現了不少亮點。對此你有何評價?
袁思義:以農為本、以農為源,是國務院賦予農村信用社的神圣使命和政治責任,農業發展、農民致富是農村信用社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立足點。為此,劉維佳副省長來我辦視察時,向我們強調“為農民兄弟做事,一要有感情,不忘以農為本,不忘養育之恩;要有責任,盡到支農之職責,承擔惠民之重任”,鼓勵我們“要有信心,相信農民最講信用,相信農業很有希望”;臨汾市委書記謝海、市長羅清宇要求我們 “情系三農,促進發展”、“服務千村,惠澤萬民”,副市長鄭中夏鞭策我們“服務三農,科學發展”。
不負組織之重托,不負農民之信任。我們從去年初開始實施“保三農,建設精品零售銀行”戰略以來,通過抓支農載體創新,形成了創建“村周銀行”惠民工程、百場萬店信用工程、三社聯動互贏工程、龍頭帶動共富工程這四大亮點,初步構筑起了具有臨汾特色的信合支農惠民金融服務體系。
我們帶著感情創建“村周銀行”惠民工程,填補農村金融服務空白,服務留守農民。自去年劉維佳副省長為安澤鳳池信合便利店首度揭牌至今,全市共建設信合便利店215個,輻射800多個行政村,銀監會蔣定之副主席在山西考察時,給予充分肯定,省銀監局鄧智毅局長明文要求“加以鼓勵、支持、引導,全省予以推廣”,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亞親筆題寫店名。
我們帶著責任創建百場萬店信用工程,幫助轉型農民創業,創建信用市場(街道)83個,累計發放小額農貸23.2億元,信貸扶持面達56.1%。
我們帶著信心創建龍頭帶動共富工程,支持新型農民發展,支持農業園區(基地)94個,農業龍頭企業117個,投放信貸資金10.1億元,解決了23000余名農民的就業問題,拉動21000余戶農民人均增加收入780余元。
我們帶著誠信創建三社合作互贏工程,支持新型市場主體,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217個,供銷社 (流通企業)43個,帶動9000余戶農民調產增收。
記者:信合支農惠民,重要的是如何讓信合的資金與農民的需求對接。你們在這方面有哪些創新之舉?
袁思義:“對接”的關鍵,是要我們提供“及時”、“暢通”和“有效”的服務。為此,我們著眼于支農渠道的創新,多措并舉建設惠農高速路。
為體現服務的及時性,各農村信用社在創建的信用村、信用市場(街道)、扶持的農業園區(基地)、龍頭企業明示了熱線電話,確保農民的求貸信息及時傳到金融服務平臺。
為體現服務的暢通性,吉縣、安澤等聯社全部在營業網點設立小額信貸綠色通道,曲沃聯社試辦農戶辦貸大廳、襄汾聯社試辦個人辦貸大廳、侯馬聯社試辦商戶辦貸大廳,實現貸款辦理由“找人到找廳”質的飛躍,初步探索出了陽光辦貸新路子。
為體現服務的有效性,我們的金融服務平臺實現了服務人員掛牌上崗、實現了服務項目逐項公示,確保電話有人接,咨詢有人應,貸款項目有人辦。
記者: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金融需求不再局限于種田農民的范圍,出現了需求的多元化。這樣,支農產品也得打破單一模式,實現多樣化。這方面,你們有哪些突破?
袁思義:一年多來,為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全市信用社創新營銷農村青年、返鄉農民、進城農民、復轉軍人、下崗職工和婦女六種創業貸款8900萬元;推出“蘋果倉單質押擔保”及“林權抵押貸款”;力推“農戶通”、“商戶通”和“白領通”三種業務產品;緊緊抓住家電、汽摩下鄉機遇,發放購家電、購汽車、個人住房、婚嫁、旅游等一系列消費貸款353筆3384萬元;與太平洋、新華、泰康、人壽等4家保險公司合作開通安貸寶、紅利發、紅福寶等8種保險代理業務,進一步滿足了中端客戶的理財需求。
由于我們在支農產品創新上實現了新突破,省人行在全省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及大學生村官創業推動會對我們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支農要擴面增量力爭實現“兩個全覆蓋”
記者:最近,臨汾辦事處召開了創新支農模式樣板推廣會。為做好推廣工作,辦事處向轄內各農村信用社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袁思義:坦率地講,一年多來我們帶著責任創新支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冷靜地思考,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地拓展空間,絕不能固步自封,必須再接再厲。所以,這次推廣會上向轄內各農村信用社提出,要在支農上擴面增量,實現“兩個全覆蓋”。
一方面,要以實現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為目標,繼續延伸服務觸角,導入集中營銷理念,擴大信合便利店覆蓋村域。即在金融需求大、人均產值高、尚不具備商業可持續的行政村域,加快布設封閉式信合便利店步伐,挖掘農村金融資源,拓展農村金融市場;在“地域廣闊,人口分散,經濟欠發達、金融服務輻射力弱”的行政村域,依托鄉村行政資源,社村聯辦,普設開放式信合便利店,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保障基礎服務,發展潛力客戶;在農業園區連片、產業化規模較高,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社新型經濟體健全的地域設立三社聯動式信合便利店,有效推動鄉以下金融服務全覆蓋,整合各種資源,形成支農合力,促進地方特色農業上規模、創品牌,提高附加值。
與此同時,以開設、推廣“三農課堂”為切入點,支持農民擴大再生產,引導農民合理增加消費,促進以特色、高效農業為核心、以社會服務體系為保障大產業鏈的形成。
另一方面,以實現有效信貸需求全覆蓋為目標,合理增加信貸資金投放量。小額信貸以其風險可控、利益多贏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從源頭上解決了“三農”發展最基本、最急需的資金投入問題,是我們占領農村市場的主打品牌。各聯社要按照銀監會“確保全年涉農貸款投放增速高于全部貸款增速,確保涉農貸款增量和在各項貸款中的比重高于上年”這“三個高于”的要求,按照農戶“貸與不貸信用說話,貸多貸少經營說話,利率高低環境說話”,商戶“貸與不貸看信用,貸多貸少看實力,利率高低看貢獻”的營銷原則,與信用工程相結合,打造“4S”服務模式,實現農戶、商戶、街道、市場、居民宣傳、調查、評定面全部達到100%,力爭創出一批有社會影響力、市場影響力的信用村鎮、信用市場、信用街道、信用小區,叫響小額信貸品牌。
記者:實現“兩個全覆蓋”,推廣你們在支農實踐中創造的經驗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們將主推哪些經驗?
袁思義:我們辦事處組織專人對各聯社多年來支農工作形成的經驗、做法進行了歸納總結,與四大工程相對接,形成了一系列支農服務模板。這些模板,是全市支農工作智慧的結晶,實踐的結果,經驗的總結,成效的體現,是我們做好支農工作的教科書。
實現“兩個全覆蓋”,就要推廣這些模板。主要是:“延伸觸角,定時定點,填補空白,滿足需求”的貼近服務模板,“支農助企,支企帶農,運用杠桿,共同發展”的鏈接服務模板,“調查摸底,評級授信,一次核定,循環使用”超前服務模板,“三社聯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全程服務模板。
把控風險嚴守貸款質量這條經營生命線
記者:市場有風險,經營須謹慎。這雖是老生常談,但總有“萬一”出現。對此,在傾心支農的同時,辦事處如何加強各農村信用社的貸款風險管理?
袁思義:貸款質量是我們的生命線。我們要求各農村信用社一定要樹立 “崗位責任重于泰山,保全資產無愧良心,貸款質量高于一切,信合利益系我生存”的信貸管理理念,從保證調查評定、評級授信的真實性入手,嚴防道德風險,對于膽敢弄虛作假、不客觀公正評價貸戶資信等級者,一經發現,絕對要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我們還要求,必須陽光辦貸,面談面簽、實貸實付,嚴防操作風險;密切關注市場及貸戶情況,多方獲取貸戶資金運用、資金回籠等信息入手,嚴防市場風險;強化貸后管理,按時上門回訪,按期收回貸款本息,嚴防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