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信箱”架起“三農”信息“高速公路”
時間:2010年7月28日 來源:臨安新聞網
“這些年來,農民信箱對我的幫助可不少,現在又要加強和完善農民信箱注冊用戶屬性數據庫規范建設,這對我們農民來說,實在是個好消息,真是太好了!”日前,西天目沈村的王志華說起“農民信箱”由衷地感嘆道。
王志華在半山腰竹園養竹園雞已有好幾年了,竹園雞喂以玉米和蟲子、野草,肉質結實、味鮮美,每只2.5斤左右。王志華以前養雞規模僅300只左右,銷路基本沒有問題。2006年起,養殖驟增到2000只以上,由于市場信息閉塞而導致的滯銷之苦也隨之而來。市農業局農業信息服務中心在農民信箱內以王志華的用戶名代發了兩條銷售竹園雞的信息,并由系統管理員在西天目鄰近鄉鎮進行了手機短信群發,一時間,上門訂貨者不斷,只幾天工夫,2000只雞就被銷售一空。農民信箱及時解決了王志華賣雞難的問題。
農民信箱自2005年開通以來,我市已有近3.1萬農民信箱注冊用戶像王志華一樣切身地感受到了實惠。
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及時向農民提供市場和技術信息,成為當前服務“三農”的迫切需要。為適應新形勢,近年來,市農業局以農民信箱工程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農業信息化,實現了農業信息與農民市場訴求的零距離對接,建成了一個以農業信息中心為龍頭、26個鄉鎮(街道)信息服務站和298個村莊信息服務點為節點的三級網絡體系,實現了全市農業信息“村村通”。
目前,“農民信箱”發展注冊用戶31952戶,啟用28783戶,用戶涵蓋全市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農產品營銷大戶、農業企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涉農部門、鄉鎮(街道)、村委全體人員。農民信箱已被形象地比喻為“郵遞員”、“情報員”和“營銷員”。
據了解,“農民信箱”設置了個人信件、買賣信息、信息動態、網上辦事、資源集成、外聯郵箱等有效載體,在種養獻技、信息導航、開發送策、產銷架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部門在開展市場信息服務的同時,做好為供需雙方牽線搭橋、促進農產品流通的文章,通過在農民信箱上發布信息,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難賣、賤賣問題,提高了產銷效益。特別是從2007年起,市農業局嘗試進行在“農民信箱”中推銷本地農產品。由于在“農民信箱”中用短信發布形式推銷農產品,時效性強,針對性高,且操作程序簡便,實際效果好,所以深受農業種養大戶、合作經濟組織的歡迎。如於潛鎮百園村水果種植大戶毛阿林,委托“農民信箱”臨安市聯絡支站在全市“每日一助”中發布水果銷售信息,產品的市場知名度隨之提高。去年他的水果銷售額達到了75萬,比2008年增加50%。
去年5月起,“農民信箱”在全省以“每日一助”形式推開后,我市更是加強了規范化操作。首先從加強宣傳入手,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全面開展對“每日一助”活動的宣傳和報道;其次,市農業信息服務中心以市聯絡支站為主,聯系各鄉鎮、村農民信箱聯絡站點,切實做好“每日一助”信息的采集、審核、上傳和發布工作。與此同時,在信息發布后,及時效果跟蹤,并推廣宣傳。在之后的八個月中,我市發布“每日一助”信息160余條,幫助農戶銷售各類自產農產品成交金額200余萬元。
由于廣大涉農主體的加入和用戶對信箱的信任,“浙江農民信箱”在我市農村各級的政務、事務上的應用十分廣泛,連續幾年農民信箱年信件發送量達8000萬條。
為拉近農技部門與農民、農業科技與農業產業的距離,去年我市又在常規的科技支農工作上,利用“浙江農民信箱”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入萬家”活動。即依托農業局專業技術力量,建立一支由20名農技專家組成的信息發布員隊伍,由各信息發布員把相關服務對象納入自己服務范圍內的“農民信箱”行業通訊錄,再通過信箱的手機短信對信箱用戶群發布氣象、農機、農業政策法規、新技術、新品種、病蟲害防治、農產品價格與供求等各類信息。
自“農業短信入萬家”活動開展以來,共發布信息350余條,接收用戶達25余萬人次,服務成效明顯。如去年11月17日我市遭受到了一次強降溫災害性天氣,各農業技術專家在降溫前及時以“短信”形式向各個農業產業基地、大戶、專業合作社成員等發布預警信息和相關技術措施,使廣大農戶在第一時間做好防凍準備,減少了農業損失。
據悉,隨著為期3個多月的農民信箱注冊用戶屬性數據庫規范建設的完成,“農民信箱”將進一步拓寬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效率,發揮其在指導農業生產、對接農產品產銷、溝通社情民意等方面的作用,使更多農民享受信息和技術服務,更快捷地步入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