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補品易致兒童性早熟
2010年8月19日 來源:中山商報
中山網訊
今年最小早熟兒僅6歲
“兒童性早熟問題日趨嚴重。”8月17日下午,記者前往市人民醫院采訪,該院兒科主任醫師李明告訴記者,8月1日至今,她接診的懷疑性早熟的孩子約30名。“對于這些個案,首先要排除腫瘤疾病的可能。”李明表示,大部分孩子屬于部分特性早熟的范疇。“大部分有單純性乳房發育的現象,觀察一段時間后,都可以自然消退。”據悉,30名就診的兒童中,最終有6人被確診為性早熟。
今年,市人民醫院確診的最小的性早熟兒童僅6歲。“相比目前較多的單純性乳房發育現象,這些被確診的孩子還出現骨骼發育、卵泡增大等癥狀。”
“通過長達2年的藥物治療,性早熟病癥大都可以緩解。”不過,性早熟對孩子的危害顯而易見。“太早發育不僅會影像身高,而且對于女孩子來說,月經提前對其心理也會產生影響。”
有提早發育現象應及早就醫
隨手丟棄的塑料制品、薄膜等,已成為污染全球大氣、水體、土壤的“環境荷爾蒙”。“環境雌激素的增多,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性早熟。”醫生表示,導致孩子性早熟的誘因較多,環境雌激素只是其中一個誘因,醫生無法給這個現象下一個確切的結論。
李明介紹,女孩子一般發育時間約8歲,12-13歲月經初潮;男孩子一般9歲左右開始發育。如果孩子比上述年齡小就開始發育,那就有可能是性早熟。“不過,營養過剩、肥胖的孩子也有可能出現性早熟。”李明表示,出現性早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長除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外,平時應多留心觀察孩子是否有第二性征過早出現、10歲以下的孩子身高增長突然加速等現象,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多種因素導致兒童性早熟
生活中哪些東西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如何預防兒童性早熟呢?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吳婕翎認為,對于“性早熟”,我們首先應該判斷其真假。 所謂“假性早熟”,由多種因素綜合刺激造成。第一,食物或者藥物當中含有的激素會導致孩子性早熟,比如蜂王漿、西洋參、木瓜章魚湯、木瓜燉雪蛤等,成人吃了沒什么問題,但小孩吃了就可能有性早熟等反常癥狀;第二,環境激素的影響。比如牲畜體內可能被注射雌激素而多長肉多產奶,魚蝦食用的激素飼料等;第三,垃圾食品也會增加性早熟的風險,比如油炸類食品可能帶來兒童肥胖,進而出現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的出現。第四,色情信息也會造成性早熟,當然這是對部分年齡較大的孩子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