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萬余農技協服務“三農”
2011-05-23 來源: 人口導報(濟南)
本報訊 山東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成立14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省共有基層農技協組織11000多個,聯系會員農戶320多萬戶,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有力推動了我省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搭建協會網絡,讓農民“抱團”發展。農技協會建立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聯利聯心、共同發展”的利益分配機制,部分協會已成為產業化經營的主體或龍頭,他們上聯黨委政府,外聯商品市場,內聯千家萬戶,把單打獨斗的農民“粘成團”,成為發展農村科技和農村經濟的重要力量。
發揮專業優勢,產學研結合助農致富。14年來,農技協上聯農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下聯農村千家萬戶,創造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農村科技普及推廣的新機制,開辟了科學技術進入農戶的省本、快捷、方便、高效的新途徑,在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中能夠發揮獨特的新優勢。據不完全統計,農技協召開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以來,全省各級農技協組織引進國內外新技術6800多項,新品種達8300多個,創建各類規范化、規模化示范和生產基地1.2萬多個,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6億多元,為廣大農民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發展規模經營,小協會推動現代農業發展。14年來,基層農技協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將分散、小規模農戶組織起來,依靠科技,面向市場,帶頭發展低碳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發展規模經營、產業化經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使廣大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
強化平臺建設,社會化服務活動顯成效。首屆大會以來,各級農技協不斷加強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強化服務功能。山東農技協網站、山東農技協專家人才信息庫、實用技術信息庫等已經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