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重慶經驗值得推廣
2011年12月02日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在渝召開,劉利民、趙東花、張軒等參加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昨日,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經驗交流現場會在重慶召開。會議參觀了重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校內校外工作現場,并充分肯定了重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建設及教育模式的積極探索。
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趙東花,市委副書記張軒,副市長吳剛,及來自全國各兄弟省市教委和婦聯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重慶市教委、市婦聯,江蘇省教育廳,安徽省婦聯、湖北省崇陽縣縣委、湖南省邵陽縣政府等作了大會交流發言。
重慶為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探索了有益經驗
在聽取經驗交流后,劉利民充分肯定了重慶在探索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方面取得的成效,對重慶合川區育才小學實施“4 1”模式, (下轉A2版)
全方位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校培養照顧農村留守兒童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機制,同時,踐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知行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學校成了孩子們的幸福家園。他說,重慶把照顧好、培養好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統籌城鄉、改善民生、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推動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提供了有益的經驗。這些經驗主要包括:第一,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核心是把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總體規劃中;第二,關鍵是以政府為主導;第三,重點是根據當地實際創造性地形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愛模式;第四,要特別依托社會力量構建家庭和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的立體關愛網絡。他說,各地要結合實際進行學習借鑒,并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建立健全關愛服務體系。
劉利民分析了當前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并要求明確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任務。第一,教育部門要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契機,統籌協調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滿足農村留守兒童上寄宿制學校的需求。第二要保障不能寄宿的農村留守兒童,就近入學。第三要加強農村教師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力量,增加農村學校教師的編制。第四要特別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中的特殊群體,如留守女童、學前及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留守兒童等等。此外,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與婦聯等單位和部門配合形成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體系,引導社會各方面,都來共同關心照顧培養好農村留守兒童。
重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有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工作措施
趙東花同樣肯定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重慶經驗”,她說,重慶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體系建設很有特點,既有政策法規支持,又有制度體系保障。同時,實施六大行動計劃,探索了一套符合重慶實際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經驗。她說,多年來,婦聯組織始終把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發揮組織優勢,協同黨委政府動員社會力量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國已建立留守兒童指導服務陣地3700多個,開展代理家長、愛心父母等品牌活動4000多項,培訓代理家長100多萬人次,使留守兒童及家庭廣泛受益。
以此次會議召開為契機,趙東花要求,全國婦聯組織一要深化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扎實做好農村留守兒童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明確試點的原則任務,堅持以人為本、兒童優先原則,把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擺在重要位置;把握試點工作重點,要在創新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關愛服務網絡、健全工作隊伍等四方面實現新的突破。三是形成試點工作的合力,婦聯、綜治、發改委、教育等部門要加強合作,結合工作職能給予政策支持和資源傾斜,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四是著力優化家庭和社會環境,面向農村留守兒童及家庭,開展核心價值體系雙傳教育,積極營造鄰里有愛、親子和諧的氛圍,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
重慶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農村留守兒童培養照顧之路
張軒說,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去年6月,市委三屆七次全會將“培養照顧好130萬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外出務工群體后顧之憂”列入“民生十條”;今年7月,市委三屆九次全會,把關愛留守兒童作為全市“縮差共富”的具體舉措。近3年來,市委市政府圍繞實現留守兒童“學業有教、監護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護”的目標,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部署了關愛留守兒童“六大行動計劃”,建立培養照顧留守兒童的整體聯動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張軒表示,在推進培養照顧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中,重慶特別重視支持加大財政投入的力度。全市財政對教育投入占GDP的4%以上,對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更是傾力支持,包括改造農村危舊房、建設村社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實施免費營養午餐等都加大了投入;重慶特別重視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并推廣了“4 1”模式、“代理家長”等培養照顧農村留守兒童的有效方式,讓他們得到較為全面的教育和培養;重慶特別重視強化以人為本的關愛,廣泛發動社會各界人士,引導巾幗志愿者、教師、機關干部、城市學生等與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用社會和學校的關愛彌補親情的缺失。此外,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努力增加就業崗位,也使更多的農民工能夠就地創業、就業。為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創造條件。目前,重慶已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農村留守兒童培養照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