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收養:給孩子找個永久的家
2012-02-21

  收養:給孩子找個永久的家

  2012年02月21日           來源: 南方日報

  2008年2月,6名兒童在廣東省收養登記中心進行涉外交接。

  留著娃娃頭的妞妞(化名)笑起來甜甜的,看到陌生人還有點羞澀,喜歡什么時候都粘在媽媽身邊。跟著爸爸媽媽回到福利中心拜年時,熟悉她的伯伯阿姨們發現一晃眼的時間,這個從福利中心走出去的孩子已經長成一個小淑女了。
  
  而對于已經上初中的楊楊(化名)來說,龍年春節或許是他在中國過的最后一個新年了。他正在等待著手續的完成,快的話可能幾個月后將會奔赴異國他鄉的新家。楊楊在視頻里已經見過新爸爸媽媽了,他們已經在迫不及待的征求他房間的布置模樣。
  
  妞妞、楊楊,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里不少像他們一樣的孩子,已經或正等待著被領養。而不論是被涉外收養還是國內收養,對他們來說都是殊途同歸——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回家”之路。
  
  孤殘兒童收養是非(直系)血親的雙方,經過法律認可的過程,建立親子關系,使孤殘兒童實現永久性安置。在他們的回家之路上,怎樣才能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家?怎樣才能維護好被送養兒童的合法權益?國內涉外送養各自有哪些特點?作為一家成立于2002年的區綜合福利機構,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在國內和涉外收養上已持續探索多年,剖析它的孤殘兒送養工作,或可折射出當下中國孤殘兒童收養的一些現狀。
  
  收養差異緣自不同傳統文化
  
  國內收養以正常兒童為主;涉外收養以殘疾兒童(輕度、甚至中度殘疾)為主
  
  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一份數據顯示,自2005年開展涉外收養工作以來,共上報了300余份涉外資料,目前已辦理涉外收養手續240余人。收養家庭遍布美、英、法、加、荷、澳、西班牙、芬蘭、瑞典、挪威等15個國家,其中美國家庭居多,共150余名兒童,占涉外收養總數的60.2%。國內收養方面,從2002年至今,共有290多名兒童辦理國內收養手續,領養觀察30余人。
  
  記者注意到在這中間,國內收養以正常兒童為主;涉外收養以殘疾兒童(輕度、甚至中度殘疾)為主,其中該類送養兒童中,170余名為殘疾類患兒,約占涉外收養總數的69.5%。
  
  “有時國內家庭要收養時,可能會提出一些具體條件。比如要男孩還是女孩,性格要活潑點還是文靜點。如果孩子身體有殘疾,比如可能輕度的可以治療的兔唇,很多國內收養家庭也是很難接受的。”江秀娜是寶安社會福利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經常與收養家庭打交道的她對此深有感觸。
  
  兩種收養的模式中對被收養兒童的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差異性如此明顯,寶安社會福利中心顯然并非孤例,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正是當前我國國內收養和涉外收養在這方面的寫照。
  
  探究其背后原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與中國人受傳統文化、思想觀念影響有關。收養行為有諸多個人原因、情感原因等,都想收養正常小孩,內心比較排斥殘疾兒童。“國外受信仰影響(大多是基督天主教徒),把收養行為完全看做是一項愛心舉動,集中的意愿都是‘孩子是上帝賜予的珍貴禮物’,‘我能夠給予她什么幫助’,而不太在意他是否殘疾,是男是女等外部因素。”
  
  實際上,過去只有不能生養的家庭才會去收養兒童的傳統觀念,也讓不少國內家庭背負了很大的社會壓力,不愿意被人知道自己收養的兒童是收養的,而更愿意把收養的兒童當做親生的。雖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思想觀念更加開放,但在這一問題上中國人傳統上對收養兒童的羞恥感還沒有徹底改變,這也影響了國內收養工作正式收養期的評估發展。
  
  如何在程序上消除國內收養家庭的顧慮,成為福利機構應該考慮的問題之一。“所以我中心提出加強保密措施,簽署保密協議的方法。”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首先需要資料統一錄入統一管理。“收養兒童和收養家庭的資料由專人嚴格管理,嚴禁對外泄露。其次是家訪評估,社工跟進。社工是具有嚴格職業操守和專業知識的職業,由社工進行家訪和評估既保證了評估的質量又可以避免家訪的信息外露。最后簽訂保密協議,給國內的收養家庭以合約的保證。讓收養家庭在后續的收養過程中沒有后顧之憂,更加配合正式收養期的評估。”
  
  避免“二次收養”對孤殘兒童的傷害
  
  調查所參考的,更多來自于中心社工收集的關于這個收養家庭的家庭功能是否完善的信息
  
  誠然,收養制度所追求的目標,是在完善的家庭環境中,培育兒童成長,使他(她)們能享有充分的愛和關懷。收養不是救濟,也不是資助,而是要付出真誠的關懷來撫養照顧孩子。但當監管機構如發現收養人違反了自己的收養承諾,出現無力撫養、虐待等問題,被收養的孤兒受了委屈,監管機構該如何應對?怎樣才能保障好被領養兒童的合法權益?
  
  對此,寶安社會福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國內收養方面該中心是嚴格按照收養法的程序來進行的。據了解,在我國成立收養的法定必經程序是收養登記,而收養協議與收養公證是當事人可以自愿選擇的程序,是對收養登記的必要補充。自1992年4月1日起開始施行第一部收養法后,1999年4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收養法。現階段我國的收養法規制度,對兒童收養過程中該如何介入和具體實施細則,各地標準不夠統一,做法不盡相同。比如對收養家庭進行收養前的家庭調查,領養觀察期對兒童的跟進,正式收養后為兒童進行的安置后報告等等。
  
  為避免、減少“二次收養”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更多的嘗試在福利中心開展。這其中包括重要一環——如何做好收養前評估和收養期間的不間斷評估。該負責人介紹,福利中心除試行建立國內送養評估體系,在國內送養工作中還介入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從家庭申請與資料審核、社工的家庭調查評估與后續跟進等方面進行有效介入。
  
  而僅對于國內送養評估體系而言就包含被收養兒童的評估、收養前家長能力培訓及評估、收養家訪調查及其評估內容、領養觀察期評估(3至6個月)、正式收養期評估(半年一次至收養兒童成年)這一系列內容。
  
  “在做收養孤殘兒童評估的時候,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收養兒童回歸到家庭中是否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我們還需要在孤殘兒童被收養前給他們做適應性的輔導,特別是一些大齡的孤殘兒童在他們被收養之前,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操作的意義在于如果他們可以表達自己對未來家庭的愿望,并能夠得到尊重,對他們未來的心理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他們以后適應在收養家庭中的生活也會有積極的幫助。
  
  相較于國內寄養的家訪調查,國內收養更重視收養前的家訪調查。“因為我們要盡量避免出現‘二次收養’對孤殘兒童造成傷害,所以家訪調查工作的重要性就越顯突出。”該工作人員介紹,調查所參考的不僅僅是收養家庭自己提供的相關資料與信息,更多來自于中心社工收集的關于這個收養家庭的家庭功能是否完善的信息,收養家庭與周邊的親戚、鄰里、同事、朋友互動的關系,“綜合以上的評價可以更加客觀地對收養家庭有初步的了解。”
  
  國內收養組織亟待發展
  
  很多參加本次培訓的內地同行,都感慨若不是親眼所見,根本無法想象孩子們在國外生活的幸福程度
  
  2010年6月,從寶安社會福利中心走出去的孩子虎虎在澳大利亞父母的陪同下回中心尋根回訪,讓熟悉牽掛他的人看到了他生活的現狀。除了這種尋根回訪,該中心對涉外領養兒童后續跟蹤上還包括國外收養組織的安置報告、平時Email與信件的聯系等措施。
  
  據了解,在具體操作上當該中心兒童在廣東省收養中心涉外交接時,中心會與涉外收養家庭互留聯絡信息。平時通過Email與信件和收養家庭保持聯系,了解孩子收養后的適應與成長情況,家庭也會給中心發孩子的成長相片,包括家庭的生活環境、家庭里的成員、孩子的外出活動等相片。為更好地了解在國外的生活情況,中心也會爭取與國外收養組織聯系,讓他們提供孩子的收養安置后報告。
  
  曾于2010年出訪美國參加跨國收養培訓的福利中心主任陶雋則親眼見證了不少中國孩子的國外收養生活,令他感慨良多。“很多參加本次培訓的內地同行,都感慨若不是親眼所見,根本無法想象孩子們在國外生活的幸福程度。所走訪的收養機構、收養家庭,孩子們生活環境良好,物質生活條件優越,普遍受到良好的專業教育,醫療康復措施保障有力。”
  
  但讓他覺得有點遺憾的是,僅管當時寶安福利中心涉外收養送到美國的孩子超過120個,但因為缺乏收養組織環節,此行一個也未能見到。“在本次學習培訓中,學員們學習和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美國各個收養組織。嚴格來講,美國兒童收養工作之所以能做到如此成熟和規范,收養組織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整個收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陶雋注意到這些收養組織服務專業而且全面,操作靈活而又不失規范。在福利機構與收養組織、收養組織與收養家庭、收養家庭與兒童三方立體關系中,收養組織起到了很好的協調和紐帶橋梁作用。在與各兒童福利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基礎上,既能充分了解收養家庭的意愿,指引收養家庭與被收養兒童建立和諧收養關系,同時還能充分調動一切可用資源,為有需要的家庭和兒童提供醫療、教育、培訓、康復等綜合服務,及各方所需,理順各種關系。
  
  對此,陶雋思索到,“我們也可以在兒童交接過程中應加入收養組織參與的環節,使整個涉外收養工作更具完整性。”他進而表示,應重視收養組織的作用,合理利用這一資源,給他們更多的參與空間,如為國內經濟欠發達地區福利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和醫療、康復、教育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尋求國外先進的醫療康復資訊,為目前國內醫療水平還無法治愈的特殊疾病兒童提供治療。
  
  社工介入利于提高收養專業水平
  
  社工是國內收養的管理與指導的主要人員,近年來我國國內收養中也開始逐漸介入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一位收養家庭家長在接受信息回饋時曾發出如下的感慨,“剛收養時,對福利院的特殊兒童并不了解,他們很多都需要特殊照顧的,還好有社工經常來入戶家訪,給我們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我們有什么問題也會及時向社工反映”。
  
  社工是國內收養的管理與指導的主要人員,近年來我國國內收養中也開始逐漸介入專業社會工作服務。實踐證明,在兒童福利機構中發展專業社會工作,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不僅有助于整體提升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也有利于全面提高收養家庭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在寶安社會福利中心一篇名為《從孤殘兒童寄養家庭評估體制探討國內收養家庭評估體制》的論文中,針對如何進一步完善國內收養服務,提高國內收養的服務水平,促進孤殘兒童國內收養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提出要建設一支以社工為主導的專業團隊,整合與協調國內收養資源。文中寫道,“建設一支以社工為主導,包括心理學、教育學、醫學、法學等多學科的跨專業團隊,整合與協調國內收養資源,綜合評估國內收養服務。與此同時,對國內收養服務過程中的實踐和理論問題進行多方位的研究與探討,不斷完善科學、合理的孤殘兒童國內收養評估體系。”
  
  同時,該論文還指出由于國內收養支持系統是一種以社會支持為主的生態系統,及時發現和回應兒童的特殊需求。社工培訓家庭的主要照料人,鑒于保密隱私的原則,可以組織家庭網絡交流養育經驗,不斷提高照料孤殘兒童科學化水平。社工為家庭養育收養兒童提供技術服務,定期探訪收養兒童,監督、評估收養家庭的養育服務,這是一種正式支持系統。與其互補的非正式支持是情感支持,包括收養家庭的鄰居、親友以及家庭內部成員,他們的認可與尊重,促進收養家庭堅持不懈、克服困難是很有幫助的。論文提出要建立一個國內收養的隱形支持網絡,充分發揮支持系統優勢。
  
  “無論是國內收養還是國外收養的探索,都是給更多孤兒尋找一個好的出路。實踐證明收養對孤殘兒童的心理需求和社會發展是極其有益的,是孤殘兒童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最優途徑。”寶安社會福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中心成立至今已通過多種途徑先后接收安置1200余名孤殘兒童。“在福利經費方面,寶安區委、區政府對孤殘兒童福利事業一貫高度重視和堅決支持,這些孩子的所有開支全部源于區財政給予資金保障。同時,市福彩公益金、市殘聯、區慈善會等部門也都長期給予一定經費支持。”
  
  案例
  
  貴貴的涉外收養之路
  
  貴貴(化名),男,先天性心臟病,2007年1月出生,于2007年5月在深圳市寶安區某醫院被撿拾。經派出所多方查找其親生父母而無下落,證實為棄嬰,于2007年5月31日送入寶安社會福利中心監護撫養。
  
  貴貴剛入住福利中心時差不多5個月大,經過護理員一段時間的細心照料,臉色紅潤起來了,人也顯得機靈了許多,護理員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他的眼睛會追逐著玩具,慢慢抬起頭,有時還伸伸小手、縮縮腿,顯得非常可愛。1歲時,福利中心安排他接受了當地慈善會捐助的手術康復治療,術后恢復良好,并定期復查。
  
  符合涉外送養條件的貴貴于2008年9月被上報涉外送養資料到中國收養中心。貴貴將近2歲時,為了讓其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體會家的溫暖,福利中心于2008年10月將其寄養在家庭中養育,2009年6月因收到涉外送養通知書終止寄養返回福利院。
  
  2009年7月8日,貴貴被一對美國愛心父母收養,在廣東省收養中心辦理涉外送養手續時,看著他的收養父母深情擁抱他的那一刻,在場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貴貴開始在美國生活時,由美國浩德國際兒童服務中心提供他收養安置后的情況,他在新家庭里表現外向,喜歡與別人互動,喜歡幫忙做家務,喜歡嘗試新事物。他的語言接受能力很強,非常愛說,然而英語的發音還不太標準。父母聯系當地學校,對他的發音進行評測,希望能得到語言訓練服務。而今,貴貴的身體、心理等各項發育情況良好,在異國他鄉感受著屬于他的家的溫暖。
  
  美國兒童收養工作社會化程度高
  
  他山之石
  
  美國兒童收養工作開始于1887年,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探索、實踐,政府、司法部門對兒童收養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已建立的非常完善成熟。在實踐操作中,逐漸形成了以半官方組織美國全美收養理事會(NCFA)為軸心機構,統籌協調全美兒童收養工作的模式。具體收養工作基本全部由民間組織機構承擔,且很多收養機構運作成熟,形成規模。如國際中華兒童總部、北美收養聯合會、格拉德尼收養中心等機構,在國際范圍都具有較高影響力。其中格拉德尼收養中心自1887年建立至今,已為超過27000名孤殘兒童找到收養家庭。
  
  其具體承擔涉外收養業務的民間機構,整體運作規范,職責清晰,辦事程序細致嚴謹,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精細的運作模式。美國國內收養占有很大比例,根據當地對兒童權益保障的相關規定,國內收養工作一直延續至今,涉及范圍不僅僅是孤兒,收養組織在長期從事具體工作中形成了豐富的經驗。因此,美國在兒童收養的具體操作方面,基本不需要過多的政府資源,收養工作社會化程度很高。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