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翻山越嶺上學成留守兒童常態生活
2012-03-05

  翻山越嶺上學成留守兒童常態生活

  2012年03月05日            來源:CCTV《經濟半小時》

  2012年3月4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小丫跑兩會:翻山越嶺去上學 留守兒童常態生活》,以下是節目實錄:
  
  3月4日“兩會”的第二天《小丫跑兩會》(微博)繼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目前我國大約有5800萬名留守兒童,占中國兒童總數的五分之一。他們遠離父母,在孤單寂寞和缺少關愛的環境中成長,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也充滿了各種艱辛。留守兒童已成為一個巨大的社會難題,成因也很復雜,有的是因為外出打工的父母收入微薄,無法承擔在城市里撫養他們的費用;有的是因為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下,無法解決他們上學、升學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其實這些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同樣優秀,他們缺的只是一個公平的學習機會。今年關于留守兒童與異地上學的話題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一)“流動兒童創新性人才早期培養項目”
  
  在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萬和城實驗小學,我們見到了這群孩子們,他們的父母都是在北京打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孩子們之所以能來這里學習,是得益于宋慶齡基金會和中科院心理所在2009年啟動的一項“流動兒童創新性人才早期培養項目”。芳草地國際學校是一所公辦國際學校,環境優美,辦學條件十分優越,師資力量也很雄厚,目前一共招收了68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他們都在這里接受免費的教育。代表和委員們不禁感嘆,盡管選拔的比例還很小,但是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他們的確是幸運的。
  
  來自寧波滕頭村的人大代表傅企平雖然是基層的村支書,但是由于當地經濟發展很好,因此也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他連連感嘆要把這些辦學經驗用到當地的流動兒童身上。那么開展這樣的公益項目初衷和意圖到底是什么?現在項目的進展情況如何呢?我們也找到了參與這個項目的幾方負責人。通過和他們的交流,我們才知道,盡管有這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這些流動兒童,但是孩子們在北京的求學之路還存在這么多的困難。全國政協委員、銀川大學校長孫珩超聽了孩子們的遭遇后感嘆到,政府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通過制度創新等方式將流動兒童納入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多方式、多渠道地為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
  
  (二)我想有個家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昨天在接受采訪媒體時表示,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在10個月之內出臺,現在已經進入最終的沖刺階段。我們希望政策的改變能幫助在外地上學的孩子們圓一個上學夢。芳草地國際學校萬和城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是幸運的,雖然在升學的問題上還存在諸多門檻,但起碼和父母親團聚在一起,而更多的進城農民工的子女則成了留守兒童,他們只能在孤獨寂寞中成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古寨鄉琴堂小學,在星期日日這一天,學生們都放假回家了,整個空蕩蕩的校園里,只有一個女孩兒還待在教室里。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古寨鄉琴堂小學學生陸澤利說:“因為生活上的問題,已經跟不上課程了,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如果學習上再跟不上,那就真的窮到家了。”陸澤利今年13歲,父母都在杭州打工。因為父母承擔不了澤利在城市的花費,這些年,澤利一個人被寄養在姑媽家。盡管姑媽對她很好,但澤利總覺得自己是個外人。一堵自己設下的無形屏障讓澤利不愿意與姑媽交流,即使學校組織活動需要交錢,她寧可不參加,也不向姑媽開口。
  
  澤利告訴我們,姑媽家生活并不寬裕,每個月姑媽會給她10元零用錢,買紙筆等學習用品。圣誕節時,學校組織活動,需要交20元錢,澤利很想參加,因為讀六年級的澤利,馬上要升初中了,這是她在這所學校和同學們的最后一次活動了,但是,她也沒有向姑媽開口。在姑媽家,澤利總是喜歡一個人待在樓頂的露臺,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輛,看到別的父母騎著摩托車帶著孩子,她總在期待著會有一輛車突然在路邊停下。但是,看著來來往往的車輛駛過門前,澤利總是一次次地失望,三年里,父母只回來過兩次,一個月只給她打一次電話。在這個露臺上,澤利會無聲地向遠方的父母訴說自己的心事。澤利說告訴記者,他們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感覺他們在自己眼前一樣,總是惦念父母過得怎么樣,為什么不給自己打個電話,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澤利說,一個人被寄養在姑媽家,見不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心情就像今天的天氣一樣,陰沉沉的,只有在學校,她才會感覺到一絲溫暖。
  
  潘卓琳是澤利最好的朋友,無論是在教室里,還是課間休息時,兩個女孩兒總是形影不離。澤利告訴我們,因為卓琳也是留守兒童,在她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澤利長得很清秀,笑起來的時候,嘴角有個淺淺的酒窩,很美。但我們發現,澤利很少笑,即使別的同學開懷大笑時,她的臉上流露出來的仍然是憂郁的神情。快過年了,外出打工的人陸陸續續回來,但是,澤利一直沒有接到父母的電話,也不知道他們春節能否回家,這是她現在最想知道的。即使這樣,澤利也沒有向姑媽借電話,三年來,她都是一直等待著父母打來電話。
  
  當我們向她要父母的電話號碼時,我們發現,她幾乎想都沒想,就撥通了父親的電話,看得出來,這個號碼,她一直熟記在心。或許,對于澤利來說,只有這幾個數字,才能讓她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存在。電話通了,渴望跟父母交流的澤利,并沒有表現出親昵,平時說話輕聲細語的她,此時卻很急躁,似乎不知道該跟父母說些什么,直到掛斷了電話,她也沒有問父母,今年回家嗎?
  
  不和姑媽交流,不說給遠方的父母,也不愿意向人傾訴,澤利選擇把自己的心事一筆一劃地寫在紙上。在這張紙條上,澤利這樣寫道:寒冷的冬天又一次降臨了,爸媽,你們過得好嗎?我好想你們啊,只希望你們平平安安的,我怎么樣都可以。一些話不能當面跟你們說,但是我會寫在紙上祝福你們。澤利選擇疊福字的方式記祝福爸爸媽媽,希望父母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會更好,同時希望爸爸媽媽來接她。在澤利的床鋪下面,我們發現,這里已經有好幾個這樣的紙條,都疊得方方正正的,還涂成紅色,寫上了大大的福字。一個紙條,或許就是澤利的一件心事吧。
  
  澤利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很管用的方式,寫完之后好像什么事都沒有了,好像把自己的心事全都告訴了爸媽。盡管澤利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辛,但她還是希望能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有一個溫暖的家。
  
  常年被寄養在姑媽家,遠離父母,這讓小小年紀的澤利對自己的未來有了一個遙遠而又清晰的夢想。她希望自己有一個房子,爸爸媽媽都在里面然后她每天就去工作養活他們,一家人生活得很快樂。
  
  像澤利這樣的留守兒童,在馬山縣有22000多人,占學生人數的40%。在全國有5800萬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等貧困地區。留守兒童大多由祖父母或者親戚朋友照看,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一些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有關調查顯示,超過四成的留守兒童感到孤單,三成以上的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衛生問題。
  
  在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記者見到了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檔案組副組長劉曉冰,她告訴我們,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中央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劉曉冰說:“從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到四次會議,每年都會收到不少這樣的提案,現在統計是將近兩百件,今年到現在為止收到十多件了。以往四次會議收到的提案,涉及到留守兒童的教育投入、教育布局、校車配置、安全保障、戶籍管理、心理健康,還有犯罪預防等方面。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提案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全國政協和承擔單位也都非常重視,積極推動解決。比如像全國婦聯,聯合13個部委,成立了這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工作小組,明確職責,統籌協調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
  
  (三)”筑巢行動“盛大啟動
  
  在今年2月4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春暖2012》”特殊家長會“的晚會現場,很多留守兒童艱辛上學路的故事感動了現場很多觀眾,中國扶貧基金會還帶來了專門為貧困地區鄉鎮完小援建學生宿舍的”筑巢工程“,希望改善孩子們上學難、住宿難的問題。
  
  在中國扶貧基金會的辦公室里,記者遇到了在”春暖2012特殊家長會“晚會上參與”筑巢行動“的愛心機構之一,河仁慈善基金會的秘書長張銀俊和中國扶貧基的秘書長王行最,當記者問到此次春暖2012晚會涉及的公益項目—筑巢行動的捐贈款項是否已經全部到賬,筑巢行動項目進行的情況如何時,中國扶貧基金會副會長王行最說:”通過根據捐贈人的意愿,根據我們制定的這個選擇學校的標準,現在我們在6個省,也就是云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南、湖北這6個省、區我們可以確定了17個縣,17個縣里,因為到帳的資金是2300萬,一個學校原計算標準是50萬,所以這可以建46所學校的宿舍,那么這46個學校,在這17個縣里全部都已經確立了。因為之后還有220萬,加在一塊兒實際在今年至少按現有的資金我們可以建50所,絕大多數會在今年冬季來臨之前就完成。
  
  2004年,教育部啟動“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2010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實施“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工程”,截止到目前,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一億五千萬人,在寄宿制學校上課的學生達到三千三百萬人,寄宿制學校的建設還任重而道遠。有人大代表表示,中央寄宿制工程撥款都是給“主體工程”的撥款,配套設施的錢,國家希望地方解決。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資金到位情況不一。其結果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起來了,但運轉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
  
  寄宿制學校經費不足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在任勇看來,農村寄宿制學校兩年來正處于高速發展期,但是目前,宿舍的建設仍面臨較大的資金缺口,需要國家財政經費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有關部門制定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標準,以改善孩子們的住宿條件。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表示,有了標準,就可以較為清楚地判斷農村寄宿制學校是否達標,還有哪些需要完善之處,地方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哪些是生存性的要求,哪些是發展性的要求等。任勇也希望,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社會力量的參與和幫助,農村寄宿制學校的住宿條件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很多一些重新的規劃布點以后,一些投資的力度加得非常大,那么從孩子整個寄宿制住宿困難的情況依然存在,這方面需要我們各級政府還有社會的各種力量都要更多的來關心、來支持,甚至采取更多的力度把這些孩子的住宿問題解決得更快更好一些。
  
  (四)上學路不再難
  
  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的上學路都很艱辛,但是再艱苦的條件都無法阻擋他們希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愿望。而作為一次公益晚會,《春暖2012》上籌措的資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上學難問題。大規模的投入還要依靠政府財政。
  
  甘肅省肅州區屯升中心小學的新宿舍,落成于2011年9月,75個房間里住著周邊10個村子的661名學生。在6年級3班,記者認識了一位可愛的小姑娘----石金娟,在過去,她每天都要跋涉長長的山路上學放學。終于在去年,她幸運地搬進了這座嶄新的宿舍。在石金娟的宿舍里,我們看到這里既住著高年級的學生,也住著一些低年級的學生。石金娟告訴記者,一間宿舍住六個高年級的,六個低年級的,這樣高年級的可以照顧低年級的。她告訴記者宿舍的每一個樓層都有兩名生活老師,她們24小時值班,為的就是全方位照顧學生。
  
  金娟最初讀書的學校是一個村辦小學,每天她上學放學都是家里的一道難題。村辦小學沒有暖氣,要生爐子,學生一大早就要爬起來往學校趕,還得背上自家的柴禾。石金娟的父親說:“娃娃小的時候,生爐子一般都是家里的大人陪上。”金娟的父親是先天性夜盲癥,視力很差。清晨6點鐘,天還沒有亮,崎嶇蜿蜒的山道非常不好走。他告訴記者,那時候冬天5點6點起來就得走又冷又凍,天要不下雪還好,天要下雪就滑,還很黑。金娟說:“爸爸看東西看得不太清楚,尤其是下雪天,雪把路都蓋住了,看不見就是一步一步慢慢的抓著我挪上走。有一次天下著大雪,爸爸送我去學校的時候。馬上到學校里的時候,前面有一塊大石頭爸爸沒有看見然后碰了一下,就碰傷了,然后過了好一陣子才好。”
  
  自2009年肅州區開始大面積實施“撤點并校”后,村里的學生開始向鄉里轉移,金娟也搬到了另外一座小學。這坐學校離家更遠了,于是同村的幾家人就包了一輛私人面包車送孩子們上學。金娟告訴記者,一個正常應該坐8個人的車,他們一共做15、16個人,特別擠,一個抱一抱一個。2009年,屯升中心小學破土動工,工程共耗資820余萬元,2011年9月正式啟用。連同金娟,一共有20個原先在西一就讀的學生,統一搬到了新的校園。新宿舍有了,校車也有了。該校校長說:“校車我們按照家庭遠近有區別,學校在4公里以上的單程是3.5毛錢,一周來回是7塊錢。”
  
  不僅有了新宿舍和校車,讓小金娟更開心的是學校的飯更好吃了。在屯升中心小學新建的食堂里,我們看到,除了兩到三種的主食可供選擇外,每頓飯都搭配著一葷一素兩種菜品。每天早上,金娟都要帶領室友們打掃宿舍衛生。作為宿舍長的她,總是做得十分賣力。
  
  在金娟的宿舍里,我們清晰地感受到這個小姑娘是如何地熱愛自己的這個新家。最近三年甘肅省共投入106.72億元,對全省15000所中小學的校舍進行了新建和修繕。我們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孩子能像金娟這樣住進新宿舍,上學的路不再難。
  
  半小時觀察:
  
  翻山越嶺去上學,這是我所了解的農村留守兒童很常態的一種生活。一些地方調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大規模撤點并校,這讓教育資源更加集中,讓孩子能夠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另一方面,由于住宿、校車等配套設施的缺失,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的上學路變得非常艱辛。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今年年初,在《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點》中,我已經看到“堅持辦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這樣的字眼,衷心希望孩子們的上學路不再艱難。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