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民間探討兒童大病救助
2012年03月19日
廣州“全城義剪”救助白血病女童劉碧心的活動進入總結和階段。3月17日,由天涯公益、南方都市報、微基金聯合主辦了主題為“兒童大病救助,路在何方”的公益沙龍。
此前,劉碧心急需50萬元手術費。作為理發師的碧心爸爸希望通過幫人剪發,“有尊嚴”地接受捐助。2月12日,由廣州媒體共同呼吁發起的“愛從頭開始,十萬火急救碧心”全城義剪活動,在東風西路小學盤福校區舉行。來自城內十多家知名美發機構的多位發型師合力為小碧心義剪,共籌得的善款總額約59.5萬元。加上其他渠道的捐款,總籌款額已超過90萬元。
“義剪”的發起人之一、天涯公益執行總監梁樹新表示,這種全城義剪救助碧心的模式不可復制。這引發了對廣州市政府現行兒童重疾救助相關政策法規和具體做法的廣泛討論。
目前碧心仍然在醫院接受化療,癌細胞已經接近于零,但仍沒有達到做移植的最佳狀態。她的父親劉任能在會場上不斷向社會“表示感謝”,盡管并認為自己的女兒“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這一幕令在場很多人感到心酸。主持人馬志海說,“什么時候,我們能把這種幸運當做一種普惠?什么時候,被救助的人不需要感謝?”
梁樹新稱,“我們今天為全中國的孩子爭取一項基本的權利,也就是兒童的健康權。”這場討論原本邀請了政府、媒體、企業、NGO等的共同參與,然而政府最終缺位。但廣東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處處長周惠明“代表個人”來到了現場。
周惠明稱,福利的三大支撐點是保險、政府保障、慈善救助。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現在有能力也是時候要考慮大病救助的問題。國外很多做法值得我們去研究借鑒。比如美國。每個人一出生就買商業保險。對于窮人來說,政府可以給你買單,但必須去償還,如果最后離開人世,仍然沒有能力償還的,政府兜底。
周惠明認為,這樣一個市場化的運作,構成一個政府提供保障、公民履行責任的保障體系。他認為,碧心的父親要求依靠勞動,“有尊嚴地接受捐助”,正是公民履行責任的體現,也由此感動了廣州的公民。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常務理事申曙光稱,在現階段,機構、政府、基金會,其實都做了一些事,但現階段,應該由高層來想辦法把這些力量形成一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