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社會對老人關注非常不夠
2012年03月23日
《桃姐》、《飛越老人院》,最近接連有兩部名導影片不約而同地反映老齡化社會這個話題,香港導演許鞍華、內地導演張楊都把電影鏡頭伸向老人院。記者近日在香港分別采訪了葉德嫻、許鞍華、張楊等電影主創,了解電影界老導演、老演員面對老年問題的看法。
專題策劃:徐暉 撰文:王振國
《桃姐》橫掃各個頒獎禮
引發觀眾對自己年老的反思
葉德嫻:我體會到年老帶來的恐懼感
第6屆亞洲電影大獎在香港舉行頒獎禮,64歲的“桃姐”葉德嫻毫無懸念地再次坐上影后寶座。雖然葉德嫻稱獲獎前后均沒事情做,但許鞍華卻爆料稱葉德嫻最近片約不斷。電影圈歡迎年輕貌美的女演員,像葉德嫻這樣老來獲獎機會和成就的幾乎罕見。葉德嫻卻認為,作為演員她希望老有所為,在事業上她并未死心:“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多姿多彩。大多數電影都中意年輕貌美的美女,但老演員也會有很大作為,我很喜歡英國的朱迪·丹奇,希望我自己也能像她那樣,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好電影可以演。”
葉德嫻:我不怕老,但怕病
生活中的葉德嫻雖然有一子一女,但子女都長期在國外,她一個人住在香港。盡管她享受這種孤身生活,自我感覺并不孤獨,因為可以到朋友家跟小朋友一起玩。兒女有時也會回港探望她,雖然并不是每次逢年過節都能歡聚,但自稱并沒有節日、放假概念的她,對此并無所謂。
被問及演桃姐這種年長的角色是否會去體驗角色時,葉德嫻在回應時透露了自己對于年老的感受:“我本身就是一個老人,不用做什么資料搜集。我并不需要去體驗,我自己本身就能體會到這種年老變化帶來的恐懼感。我不怕老,但怕病,如果到了那種情況,如果不能夠照顧自己的衛生,我會要求安樂死。因為我覺得那樣已經沒有尊嚴了,再活下去沒有意義。”
許鞍華:人生無常,享受隨心所欲
許鞍華和葉德嫻的年齡相差無幾,但這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跟葉德嫻的活到老演到老的“野心”相比,許鞍華自稱對自己的未來幾年并沒有什么計劃,因為感覺人生無常。
許鞍華表示,自己知道老年是怎么一回事:“身邊不少朋友近年不是中風就是過世,看起來都過不了60歲這一關。人老了以后行動不能自如,而且常常有病有痛,記性也沒有以前那么好了。我估計到時候我多半去住老人院。”所以,在當下的時光,她寧愿自由自在一些,這樣她的人生反而“波瀾壯闊”起來,有錢拍戲就拍,沒有投資也無所謂,為的就是享受這種隨心所欲。而拍攝《桃姐》,在她眼中只不過是要為老人平反,證明了人老了還可以做事。
面對死亡,他們能不能超越自我
張楊的新片《飛越老人院》講述了一所民營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老人們,為了滿足一位老人看大海的心愿,聯合施計駕車飛越老人院,在追尋夢想的途中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昨日現身優酷“大師微電影”啟動儀式時,他接受記者采訪,談及種種老年人話題。
談新片:葛存壯田華等老演員云集
記者:為什么對老年人題材有興趣?
張楊:我一直對老人題材感興趣。《愛情麻辣燙》、《洗澡》、《向日葵》都有老年人的戲份,這是個個人喜好的問題。這個題材覺得就是我該拍的題材。許鞍華的電影《桃姐》更有紀實的感覺,但我們的《飛越老人院》更飛揚,更浪漫一點。主題的概念,骨子里的東西差不多,表達的方式不一樣。
記者:《飛越老人院》起用了葛存壯、田華等很多老演員。
張楊:我覺得對于老演員更多是致敬。這個題材本身就需要很多老頭老太太,我能把這些老年人集中在一起,這些人都是我們從小看他們的戲長大的。我覺得這個挺有意義的,對這些老演員們來說,他們也會覺得到了這個年齡,他們在身體上可能不太能拍戲了,但他們聽說有這樣一個機會時,他們說哪怕拍一天,拍兩天,他們也愿意爭取。像林園老太太,她94歲了,她當時就表示支持,但最后沒來,最后黃素云老太太來了。葛優的父親葛存壯也來了,演一個小配角。
中國的老人題材非常少,中國電影從上世紀50年代起也斷了一些題材。在好萊塢,有很多老明星會有老影迷去追捧,但現在國內的人對于老明星們都缺乏認知。
談觀點:需要了解老人的內心
記者:經過這次的拍攝,你覺得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
張楊:老人現在更多的需要是你對他內心的了解。《桃姐》是對準老人院內部寫實的東西,我們更多的是寫老人到這個年齡他們需要的是什么,面對死亡,人生的最后時間,他們能不能超越自我,我覺得老年人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記者:養老院是解決老年人問題的理想方法?
張楊:對中國獨生子女這一代人來說,將來的選擇是很少的,兩個人要供養五六個老人,老人院是個大趨勢,這不是子女想送他們去,主要是老人自己也做出這樣的選擇。中國的老人和國外老人的觀念不一樣,一方面他們覺得家庭的關系是很重要,不能破壞,另一方面他們又都為孩子考慮,不能給孩子負擔,給他們添麻煩。
中國現在也沒有什么好的養老院,缺口是非常非常大,我們現在能想到的老人院的概念,是一些完全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老人去的。但我覺得未來將會是一種社區式的地方,給大家提供一個新的生活方式。現在也有人在做一些事,比如老年社區,雖然他們一些人是結合房地產來做,但在中國,這些都會是個很大的產業。
記者:你會把父母送去老人院嗎?
張楊:我贊成我父母去老人院。但我沒問過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想法。我覺得從觀念的角度是沒啥問題的,只要他們能幸福地生活,讓他們覺得老有所依。這個場所我覺得不重要,不一定非要山清水秀,主要是老年人要快樂開心。
明星如何養老
林青霞讀《紅樓夢》養心,郭富城做運動防老
多位明星、演員在談及老年來臨如何應對的話題時,都強調最難通過的是心理關,而不是擔憂未來的老年處境。
林青霞:老來要做藝術家
影星林青霞息影之后開始學習書法、繪畫以及寫作,重新有了激情,甚至立下60歲時成為藝術家的目標。林青霞也勸大家每天讀一點《紅樓夢》,她本人也每周去聽有關《紅樓夢》的課,聲稱聽了《紅樓夢》的課之后心里很安定而且容易入睡。
郭富城:多做運動防老
郭富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還是會老,不管怎么樣,歲月一定會在你的臉上留下痕跡。但他對此不太介意:“如果是你能力范圍內可以做到的事情,去保護你的皮膚,這個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說多運動,你的抗衰老過程就會慢一點,沒有這么快容易老。”
張曼玉:靜靜等待老去
盡管依然光彩照人,但張曼玉本人卻下定決心,要在銀幕上“褪去美麗”。她笑言,眼下的生活就是“靜靜等待老去”,直到出現一個合適的角色,哪怕灰頭土臉也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