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友好家園
2012-05-14 來源:新華網
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蘇鳳杰8日在成都召開的全國兒童友好家園總結暨推廣會上指出,實踐表明,兒童友好家園是重大自然災害和緊急狀態下開展兒童保護和服務工作的有效途徑,它為今后我國的災難救助和兒童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借鑒。
據介紹,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借鑒國際上緊急救災中兒童保護的經驗,在四川省廣元市、雅安市、德陽市、綿陽市、成都市、阿壩州、攀枝花市和涼山州的8個重災市(州)的21個縣(區)建立并運行了40所兒童友好家園,為受地震災害影響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與社會心理支持等一體化服務,幫助災區兒童消除地震造成的不利影響,回歸正常生活。
“4年來,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家園’從無到有,從萌芽到發展壯大,在保護受災害影響的兒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蘇鳳杰說,截至目前,“家園”受益兒童超過33萬,來園兒童達到168萬人次。“家園”工作,得到了災區群眾特別是廣大兒童和家長的歡迎。
蘇鳳杰表示,災害救援應堅持“兒童優先”原則,將兒童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兒童友好家園正是堅持了這樣的理念和原則,在災后根據兒童的特殊需求為兒童提供了適合他們身心特點的保護和服務,對他們回歸正常生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據了解,2010年,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等借鑒四川兒童友好家園的運作經驗,在青海玉樹地震災區又建立了4所“家園”,為在高寒、高原、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兒童保護救助工作探索、積累了更多經驗。截至目前,玉樹4所“家園”共接待來園兒童15294人、家長3208人,9600多個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