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市化”為中國三農問題埋下了禍根
江蘇天一智能設備有限公司
留守老人與兒童的問題,是中國“半城市化”現象下的產物。半城市化是特指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現象。具體說來,“是指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過程中的一種不完整狀態,其表現為,農民已經離開鄉村到城市就業與生活,但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許多方面并不能與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政治權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市化以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規模快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半城市化”特征突出、城市形態和布局不均衡、資源和環境約束嚴峻等方面挑戰。此外,長期的城鄉二元發展格局、巨大的人口規模、快速的人口老齡化等因素也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充滿艱巨性和復雜性。
農村留守兒童年復一年地重復群體性溺亡事件,由“老弱病殘幼”構織的農村,互助互救和群防群治能力均大大削弱,留守老人的問題同樣突出,越來越多的留守問題正在農村地區顯現。
在農村,務工人口外出密集地而言,往往也是經濟落后地區,農民與其在家看天色謀收成,倒不如外出掙錢來得容易,這是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結果。當大量農村青壯勞力外出后,農村傳統意義上的互助互救與群防群治體系已名存實亡,抗風險率驟然降低。雖然許多人辛苦一年大多遠比在家種田掙得更多,但既無法盡孝贍養父母,也難以有效監護子女,實際上形成了一種身份真空。就現在日益薄弱的基層管理組織而言,僅憑自身單薄的力量,不足以有效填補青壯勞力外出后形成的真空,既因資金掣肘,也因人力精力嚴重不相匹配。
有統計,我國每天消失行政村20個,進城務工人員總數已超過2.4億,當農村強壯勞動力快速涌向城市,他們的進城解決了城市中出現的“民工荒”,他們通過雙手創造出了城市中每一天的變化和發展。當他們在努力改變和創建城市時,“民工荒”的緩解又產生出了“農民荒”的出現。“民工荒”與“農民荒”有著密切的關系。“民工荒”和“農民荒”存在著一樣的主體人群,民工們的外出務工造就出了農村“空心化”的出現,使留在農村家中的都是老弱病殘,如何依賴這些年邁體弱的人群,可以支撐起幾畝糧田?當年青勞動力們都成群結隊的進城務工賺錢時,田地中的身影更可以說幾乎看不到年青力壯的人影。當不停改進的農業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加速時,確實可以大面積提高農業發展和改革,但改革的發展還不能完全代替農民存在的勞動力。
我國的“半城市化”現象,直接導致一個龐大群體不得不輾轉于農村與城市之間,他們既無法真正融入城市,難以享受到城市同等待遇,又因長期脫離農村,無法起到傳統意義上的“主心骨”作用。
如果不能從城鎮化角度反思并著手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身份和融入問題,在城市發展不斷掏空農村青壯勞力的嚴峻現實面前,農村、農民、農業付出的代價必定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