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香港5歲女童街頭義賣樂施米
2012-05-25

香港5歲女童街頭義賣樂施米

2012年05月25日    來源:新京報

  近日,樂施會成員和志愿者在街頭售賣樂施品。本版圖片/樂施會供圖

  1包樂施米賣20港元,30包樂施米的價值則可為1戶村民提供種子、農耕用具;100包米可支持1戶村民修建家用小水窖……

  街頭賣米,是香港樂施會持續了16年的公眾募捐活動,是為“樂施會中國發展基金”籌款的項目之一。這些由樂施會提出的量化標準,是一種港人“助人自助”的慈善方式,即用這些募捐來的錢,通過信任的公益機構,尋找、策劃一個“生財之道”,讓貧困的人能運作它持續發展,使自我脫貧。

  今年,樂施米的義賣時間是5月13日到27日中的3個周末,前兩周在香港舉行。包括接下來澳門街頭義賣,將共有超過3000位志愿者參與賣米。募集到的資金,會用于支持樂施會在內地的扶貧和緊急救災項目。

  香港街頭公募“賣旗”

  場景:5月19日上午,香港銅鑼灣,悶熱潮濕。

  鬧市街頭,5歲的樂施會小志愿者美雪仍活躍在人流中。“請買包樂施米吧,幫助窮人。”成人巴掌大的米袋,她用兩只手捧著,對著一位位路人,踮起腳尖,高高地舉過頭頂。很快,路人難以拒絕她的可愛,紛紛駐足慷慨解囊,用20港元買下一包。

  接下來,這20港元將作為善款捐出,以支持更多內地貧困者及弱勢群體改善生活。如今的香港人很重視對兒童的慈善教育,家長們會從他們未懂事起便帶出來參與義賣活動。于是,成百上千個“小美雪”走上街頭。

  樂施會香港部總監蕭美娟介紹,每年,都會有一家米行捐贈給樂施會12噸大米,另一個企業及庇護工場則幫忙將這些大米分包成100g包裝的12萬包“樂施米”。由樂施會組織的志愿者在街頭義賣募集捐款。樂施會工作人員介紹,街頭很多香港的機構通常都是“賣旗”籌款,即市民捐贈后會獲得一個標志,貼在身上。

  與內地不同,這些民間公益組織均有街頭公募的權利,但前提是,他們需要為每個募捐點向社會福利署、地政署申請街頭募捐牌照。記者在牌照上發現,他們需要遵守安全、透明等嚴謹的“許可條件“,并嚴格按照許可的時間、地點公募。蕭美娟說,募捐后,他們還須在一家中文媒體和一家英文媒體通報此次的公募賬目。

  在公募當天,巡警路過攤檔也要檢查他們的牌照。而樂施會賣米的行為則需再向食物環境衛生署申請一個食物的售賣許可。這一系列申請對公益組織來說并不難,他們需要做的就是按要求提交材料,約兩周左右便會得到批準。但并不是所有申請的地點都會獲得批準,政府不僅考慮到某個街頭在安全、人流上是否適合公募,也要看在同一時間、地點是否有其他公益組織有募捐安排。

  慈善教育從兒時起步

  場景:5月19日中午,記者走進樂施會創辦的“互動教育中心”定期組織的學生課堂,在20平米的房間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場景:一邊是臟亂的工棚景象,黑乎乎的房間里碼放著雙層床,臟亂的被褥鋪在床上;而對面就是一個溫馨、亮堂的臥室,里邊擺滿了書籍、玩具、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包括Iphone、Ipad這些新型電子產品。樂施會工作人員梁素素說,這演示的是富足的城市人家和城鄉務工人員子女的生活。

  突然,工棚里警報聲四起,緊接著是一陣濃煙味——老師虛擬了工棚著火的場景,讓孩子們試圖打開工棚門,但這是一個簡易的房子,外邊上了鐵鎖,他們難以打開——這展示了一場面對災難絕望的場景。每當故事講完,梁素素說,孩子們都會感到恐懼,而恐懼之后則是對貧困的理解,他們會理解貧困的人群,并激發出愛心。

  香港人認為,對孩子進行慈善教育非常重要。一個叫“0803媽媽會”的成員就參與了香港新界東部大圍地鐵站口的義賣。成員何太太說,她們并非政府注冊團體,而是均在2008年3月生了寶寶。她們組團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帶著孩子做義工(志愿者)。

  媽媽們說,這些孩子們從1歲起,還不會走路時,就被抱出來在街頭參與義賣。一位黎太太說,3歲前的孩子們其實沒有記憶,但當他們每年重復做這件事,就會養成習慣,終有一天會了解自己在做什么,而到那時他們發現自己1歲時從事公益的照片,會非常的高興。

  屯門區博仁會會長黃香珍介紹,每個香港高中學生學習中必須要有社會服務,學生每學期要有做義工的時數,由他們所服務的機構證實完成,這將作為考試分數的一部分。“沒有頂替和作假,因為那更恥辱。”

  社區議員趕跑假公募

  場景:5月20日上午11時許,香港西北部的屯門社區里,居民樓宇間的路口邊、電梯口分布著兩個米檔,攤檔上都掛著大型橫幅,寫著:“陳文華議員辦事處”、“扶貧項目助貧窮人”等字樣。這天,陳文華議員并沒呆在狹小但吹著舒適冷氣的社區辦事處里,而是循環檢查攤檔,問候志愿者。陳文華說,這種義賣活動如果不是社區出面,效果的差距一定會大。

  反之,如有騙人的公益機構進社區公募,他會帶頭將他們“打倒”。之前,在街口有寵物用品義賣,稱所得將幫助那些流浪狗。但陳文華觀察發現,對方并非有資質的慈善機構,有社會福利署發放的許可牌照但已過期。而且,他們會對路人強拉硬拽討捐款,“裝可憐騷擾路人。”于是,陳文華及時將情況舉報相關部門,將這個攤檔“打出社區”。

  與內地(部分公益組織有政府背景)不同,樂施會工作人員黃詠詩說,香港所有公益組織均是民間的,他們在尊重政府規定的同時,要盡力宣傳自己的理念,以取得公眾認同,募集更多資金,某種角度來說是存在著競爭關系的。

  每個慈善機構如何獲得更多認可?僅靠組織的員工是不夠的,他們要大量發展義工資源,來幫助義賣、游說。包括樂施會在內,每個靠公募發展的慈善機構背后是一個龐大的義工團體,其中包括白領、主婦,甚至公務員。

  香港公益組織會有固定的協辦團體,社區是重要的一環。而與社區溝通的橋梁就是當地議員。

  “助人自助”取信公眾

  令樂施會香港部總監蕭美娟倍感自豪的是樂施會的募款理念。她說,在很多慈善機構都單純講述他們的需求時,樂施會會講他們用善款都做了什么,其中很有影響力的理念就是“助人自助”,即教貧困人如何利用捐款自我脫貧。因此,樂施會所募善款中90%左右都靠公募而來。比如,今年的捐助主題是貴州部分地區石漠化嚴重,導致農民種的玉米瘦小,甚至不生玉米粒。樂施會不會把募款直接給貧窮的農民花,而是利用這些錢打井,把水引進村子,使他們有充足的水澆灌耕地;或提高耕種技術,使玉米長得更好。

  蕭美娟說,樂施會在其他地區的項目組還會利用捐款幫助村民養殖羊,讓他們養、賣。而這些錢也是以借貸的形式給他們,比如一頭羊600元的成本,當他們養好賣出1千塊時,用盈利來還錢和維持生計。

  “只給東西吃是不夠的,要讓他們知道怎么去經營社區。”從事銀行工作的鄒潔玲,十年來每月固定為樂施會捐款,被稱作“樂施之友”,樂施會會定期組織這些捐款人到受捐當地考察捐款運作情況。為多家公益機構捐助的她看到,如今,香港的公益組織都竭力以“經營善款”、公正透明的方式來取得募捐者信任。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