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名神童角逐中科大少年班
2012年7月11日
以超常教育聞名的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又將產生一批“娃娃大學生”。9日至11日,53名來自全國各地、民間俗稱“神童”的少年,聚集到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為通過求學少年班前的最后一關——復試。
中新社記者在中科大少年班采訪獲悉,因為年齡偏小,家長和學校各有擔心,院方更希望社會能給“娃娃大學生”寬松環境,勿“捧殺”。
父母:擔心走丟盼嚴管
中科大少年班執行院長陳旸介紹說,今年少年班招生復試入圍共有58人,但是只有53人前來報到。陳旸解釋說,這是個人的自主選擇,每年都會有此類現象。
對于媒體普遍關心的最小年齡、農村學生占幾成等問題,陳旸表示,他更關注的是他們的能力。
“兒行千里母擔憂”,畢竟是最大只有16歲、部分甚至只有13歲的小小少年。一位媽媽詢問,孩子可以自由地逛街嗎?得到肯定答復時,媽媽表示一絲擔憂,與院長交流說,“孩子還小,真怕逛街走丟了”,并得到不少家長的認同。他們均表示希望學校嚴加管理,最好禁止外出。與媽媽們的擔心不同,陳旸說,通過多年的教育發現,最擔心學生沉溺于網絡游戲。
院長:避免捧殺有禁令
“歡迎媒體前來報道,但是少年班有‘禁令’”,陳旸說,“禁令”就是少年班學生在大四之前,不允許接收采訪,避免出現“捧殺”的情況,從一度不與媒體接觸到現在有限制的采訪,都是為了孩子在比較安靜的環境中求學、成長,避免因過多的溢美之詞對他們產生不良影響。
“我們不接受采訪”、“不清楚”、“不了解”、“對不起”,和往年一樣,此次前來參加復試的學生在接受院方特別“叮囑”后,選擇回避記者采訪,快速離開。
復試:考察理解與反應能力
中科大少年班復試中的非智力測試和面試,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但院方此前并未透露任何細節。陳旸說,其實中科大的面試聊天和非智力測試中,考察的是學生的理解、反應能力,以及個人的某些特性,有利于未來的“因材施教”。
此外,因為當前學生英語能力普遍提升,今年少年班取消英語水平的復試環節。
少年班:輝煌往昔與今朝
1978年,在李振道、楊振寧、丁肇中等著名科學家大力倡導和熱心支持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推動下,中國科大創建少年班,旨在探索有關“神童”的超常規教育,其“精英化”培養目標就是未來10至20年社會多領域的領軍人物。
因為歷來均招收16歲以下的早慧少年,被外界冠以“神童班”。在畢業生的名單中,有不少名人,如當年11歲入校、現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的張亞勤,曾是美國IEEE百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會士;15歲入校、現任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物理系雙聘教授的莊小威,是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此外,還有最年輕大學生、最年輕研究生、最年輕“洋博士”、最年輕教授等中國教育史上的“新紀錄”。
從當初全國10余所知名高校掀起少年班創辦熱潮,到先后取消少年班建制,這期間,早慧少年的教育飽受爭議,但中科大少年班堅持因材施教一路前行,如今依然是早慧少年的追夢校園。
據統計,34年來,少年班共畢業1383人,其中1280人考取國內外研究生。對畢業超過10年的810名學生跟蹤發現,約有150人工作在國內外科研、教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