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成留守兒童遷徙季
2012年7月12日
候車室的兒童
大河報漯河訊 暑假,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講,意味著夏令營,興趣班……對農(nóng)村的留守兒童來講,暑假是他們“遷徙”的日子。昨日上午記者在漯河市火車站看到,大批孩子擁擠在售票處、候車廳,像“候鳥”般乘坐到廣東、北京、上海等地的火車,或南下或北上,急著去和父母團聚。
【目擊】
“蝌蚪”找媽媽“爆棚”候車廳
9歲的杜原原,是漯河市源匯區(qū)大劉鎮(zhèn)人,他和奶奶及2個堂弟要去北京。原原告訴記者:“爸爸媽媽和叔叔嬸嬸,都在北京賣菜,我們有一年多沒見到他們了,過春節(jié)也沒有回來。放暑假了,我們就像課文里的‘小蝌蚪找媽媽’一樣,能夠去見爸爸媽媽很高興。”杜奶奶說:“孩子的爸媽在北京打工兩年了,都很想念孩子。”
10歲的劉曉和8歲的張濤,坐在漯河站候車室一樓的動車組候車區(qū)座椅上,盡情地嬉戲玩耍著。旁邊的一位中年婦女,正在招呼他倆和另外3個八九歲的孩子喝開水、泡方便面。他們來自漯河市舞陽縣的2個農(nóng)家,在奶奶的帶領下,要搭乘去廣州的客車看望爸爸媽媽。“好幾年了,我們幾家人都是這樣,今年我?guī)?,明年他?/span>。”奶奶說。
【客運】
“洄游”正高潮一票“擠破頭”
“車站從六月中下旬就迎來了暑運高潮。有的是因為學生放假回家:有的是因為旅游:更多的則是學生放假去看在外地打工的父母,這其中以留守兒童為主。”
漯河火車站客運主任趙國松告訴記者:“粗略統(tǒng)計,從七月高峰期以來,漯河市火車站每天都要送走13000多人,其中售給學生和孩子的車票,占了20%左右,如果加上一部分低齡的免票者和他們的陪護者,留守兒童及其家人大概占了三成。”
洄游,是一些魚類的主動、定期、定向、集群特點的周期性運動,這些孩子就如洄游的魚類。據(jù)了解,現(xiàn)在漯河火車站每天車票的需求量近2萬張,但最大的供應量也只有1.3萬張。許多家庭早早地來到售票窗口排隊,在一票難求下“擠破頭”也要加入到“洄游”運動中。
【延伸】
關愛留守兒童你我都要“給力”
據(jù)了解,漯河是全國外出民工集中地之一,周邊地區(qū)常年在外務工人員有300多萬人。約有20萬名留守孩子,每年只有過年時才能全家團聚。不少家長都想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過暑假,探親、游玩兩不誤。
為給孩子們的“探親”做好服務,漯河火車站客運車間組建了4個大班組,專門挑選經(jīng)驗豐富的客運人員組成了“特殊服務隊”,為暑期探親兒童客流做好引導、購票、進站、上車服務。
“針對‘兒童探親客流’去向相對集中的特點,服務隊對進站口、天橋、車門口等關鍵部位做好卡控,盡量讓孩子們提前進站。”趙國松說,“關愛留守兒童,社會各界都要‘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