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要注意補碘
2012年8月2日
廈門網-廈門商報訊(記者 陳淑君 通訊員 陳赟) 廈門市疾控中心近日發出提示,提醒妊娠及哺乳期婦女要注意適量補碘。據悉,近期廈門對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開展了碘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定比例的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的尿碘值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碘營養適宜量,處碘營養不足狀況。
碘缺乏危害大
碘缺乏病是由于機體因攝入碘量不足而導致的一系列危害或障礙。它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克汀病和亞克汀病、單純性聾啞、胎兒流產、早產、死產和先天畸形等,智力損傷是碘缺乏造成的最嚴重危害。
科學研究發現,人腦有兩個發育、分化的旺盛期,也是最容易遭受各種因素侵害的時期,又稱易受傷害期。一是在胎齡的10周-18周,這是神經母細胞增殖、發育及分化形成腦組織的時期;二是出生前3個月一直到出生后3歲,即腦發育完成的主要階段。如果在這些階段缺碘,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就會發生障礙。
因此,妊娠期婦女由于不僅要滿足本身的需要,還要滿足胎兒的需要,極易缺碘,一旦缺碘,孕婦的甲狀腺與胎兒競爭碘的能力增強,使胎兒缺碘更加嚴重,造成腦發育障礙,出生后重者成為克汀病,輕者成為亞克汀。嬰幼兒的碘供應主要來自母乳,乳腺具有濃集碘的功能,此外哺乳婦女也是缺碘的敏感人群,一旦缺碘會影響嬰幼兒的腦發育。所以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的需碘量遠遠高于其他婦女。
可以多吃海帶
廈門市雖然地處東南沿海,但也曾是碘缺乏病中度流行區,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下,采取全民食鹽加碘的綜合防治措施,2000年我市達到了國家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目標,2009年達到以區為單位實現消除碘缺乏病標準。但是這些標準都是以8歲-10歲兒童的尿碘、甲狀腺腫大率和居民合格碘鹽食為率為指標的,對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的碘營養狀況缺乏監測數據。
近期,我市對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開展了碘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定比例的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的尿碘值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碘營養適宜量,處碘營養不足狀況。
廈門市疾控中心提醒,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除正常食用加碘鹽外,還應經常進食一些富碘海產品(如海帶、紫菜等海藻類食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胎兒和嬰幼兒不受碘缺乏的危害。同時,患有甲狀腺疾患的孕婦和哺乳婦女,也仍然需要食用碘鹽,甚至應在醫生指導下額外補充一些碘,以保證胎兒和幼兒的正常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