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淪為拼爹戰爭
2012年8月31日
幼兒園里報名的隊伍排成了長龍,還不一定能報得上;幾個月前就四處托人找關系給孩子找個入園指標,眼看就要開園,仍是“一位難求”。連日來,不少適齡入托的孩子家長向本報反映,西寧現在上個幼兒園實在是太難了,找個入園指標簡直就像是春運買火車票一般。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公辦和水平較高的民辦幼兒園的確“一位難求”,孩子入園已經淪為一場“拼爹戰爭”。
找入園指標就像春運買票
吳女士的女兒5月份滿三歲,為了給女兒找一家“優質”的公辦幼兒園,吳女士夫婦從去年年底就開始發動全家托人找關系,但數月過去,也沒有落實。“以前聽別人說入托指標難找,還不相信,心想不就是上個幼兒園嗎?能有多難?現在知道了,簡直就像春運的時候買火車票一樣,擠死了也不一定上得了車!”吳女士無奈地說,“沒辦法,看來只能把孩子送到民辦幼兒園了。”按照吳女士的想法,如果孩子不能進入公辦園,她可以退而求次選擇民辦幼兒園。然而,規模大一些、水平較高的民辦幼兒園也并不像吳女士想的那樣好進。記者在城中區一家規模較大的民辦幼兒園了解到,該園5月份的時候名額就已經招滿了。
市民雷先生感嘆,上個公辦幼兒園難度不可想象,沒有相當的條子、票子根本想都別想。雷先生為確保兒子今年能上一所公辦幼兒園,去年就托人在市區一公辦幼兒園“落了戶”。 “花了多少錢我也不想說,不過三兩千是不可能解決的,沒辦法,要上就得找人,找人就得花錢嘛!不過我們已經很慶幸了,畢竟找人花錢辦上了!”說這話雷先生搖頭不止,一臉苦笑。
雷先生說,公辦幼兒園辦學歷史悠久,辦學規范化程度高,且收費正規,“價廉物美”的東西誰不搶?然而,目前西寧市區公辦園的比例相當低,在公眾對學前教育的需求不斷提升和優質資源極其稀缺的矛盾下,尋找進入公辦園的指標已經淪為一場“拼爹戰爭”。
公辦“難消化”民辦“吃不飽”
“說實話,最近我是連電話都不敢接,電話一通就是要指標的,實在是沒辦法解決!”采訪中,省委幼兒園高園長這樣對記者說。高園長說,他們幼兒園辦園60年來一直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幼兒園也發展得比較好,正因如此,自他們幼兒園推向社會后便一直受到追捧。但同時也讓歷任園長頭疼不已,因為從年頭到年尾都有人來找指標。今年他們6月初入園指標就完了,即使這樣,她仍然常常被人堵住,無法應對。高園長說,他們園一共15個班,目前一個班收的孩子已經接近50名,已經嚴重超標了。每個班僅三名老師,每天都累得疲憊不堪,大家壓力很大,而且他們園是沒有寒暑假的。
高園長說,同市區其他幾家大的公辦幼兒園一樣,他們一直在努力想把省委幼兒園擴大增容,但作為自收自支的他們一直苦于無地無錢而無法實施。就高園長所說的情況,記者了解到,在我市幾所口碑較好的幼兒園也存在類似情況,都普遍存在“超大班”現象,甚至有的一個班已經達到60個孩子。
與公辦幼兒園相比,市區一些普通民辦幼兒園就稍顯冷清了。8月29日,記者在城西區一所民辦幼兒園內看到,由于還沒有正式開園,空蕩蕩的院子內僅有一名孩子在玩耍,幾位老師在一旁說笑聊天。記者轉了一圈發現,整個幼兒園設施一般,許多教室內墻皮已經脫落。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們幼兒園可以容納300名孩子入托,目前報名的還不到200 名。
“入園難”緣起家長“擇園熱”
入托難,入公辦幼兒園更難,這幾乎是所有適齡入托孩子家長的切身感受。我市到底有多少所幼兒園,公辦和民辦的比例又是如何?究竟能否滿足我市適齡幼兒入托需要?帶著這些問題,8月29日,記者采訪了市教育局職成教處張云亭主任。
張云亭主任介紹,目前我市(含三縣)幼兒園(含教學點)達到420多所,市區170多家,但公辦幼兒園屈指可數,不到10家,而其中六一、三毛、省委、省政府等7所幼兒園,嚴格意義上講屬于機關和單位內部幼兒園,完全屬于教育部門主辦的公辦幼兒園只有3所。張云亭認為,我市的整個入托情況其實并不難,造成入托難的真正原因是,許多家長爭相選擇所謂公辦幼兒園或教學質量稍好的民辦幼兒園,因優質幼兒園與家長的需求不成正比,所以造成了幼兒普遍入托難的錯覺。尤其是今年,由于六一幼兒園正在改建,入托難的感覺讓大家感覺更甚。
采訪中,有專家指出,以西寧現有的學前教育資源而言,適齡兒童完全保證可以入園,是家長過度“擇園”的不當心態加劇了這一現象。相關教育專家提醒廣大家長:幼兒階段,家庭教育更重要,別讓“擇園”熱潮成為“全家總動員”,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