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兒童受囚禁被虐待?
2012年9月12日
近日,有網友報料,稱武昌南湖寶安花園三期5號樓的一套住房里,住著10多個智障孩子。每天早上6點,看到孩子們圍在一個女人周圍,女人用手中僅有的一把牙刷,為每一名孩子刷牙,洗臉也是一條毛巾洗遍全部孩子。這套房子前后大門始終緊閉,經常聽到孩子的哭鬧聲,有的孩子向窗外望,神情麻木。該網友質疑:“不管是合法機構還是非法機構,能不能開在居民區里?每天為何如此虐待這些可憐的孩子?”
記者調查
按照網帖所述,記者趕到南湖寶安花園三期5號樓。還沒走近該樓,就聽到孩子似哭非哭的喊聲,隱約夾雜大人的說話聲。
走近觀察,聲音從五號樓一樓的幾間房里傳出。隔著院子,記者看見房間里不時有小孩跑動,院子大門被鐵鎖鎖上。
一位年輕女士發現記者,便走出房間詢問。交談得知,此處是一家針對發育障礙兒童進行教育訓練的教育干預訓練機構,名叫“啟明兒童之家”。負責教學管理的鄧老師介紹,該機構2006年在武漢成立,先后在南湖的松濤苑、虹頂家園等多個社區租房經營,因場地太小,于2009年搬到寶安花園。機構現有10余名專業老師,主要針對自閉癥患兒進行教育訓練。目前,共有來自浙江、武漢及武漢周邊城市的20余名自閉癥患兒在此接受訓練,最小的2歲半,最大的10歲。
鄧老師帶領記者走進房間。房間是復式樓,一樓擺放著滑梯、玩偶等玩具,七八名小孩跑來跑去,二樓一間教室,六名小孩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文化課。
針對網友反映的經常聽到孩子怪叫,且孩子多神情麻木的疑惑,鄧老師解釋,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或孤獨性障礙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因為有些自閉癥患兒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就通過哭鬧、喊等表達情緒。80%的自閉癥患者存在智力障礙,病情嚴重的孩子會表現出眼神不對視、不看人等癥狀,所以讓人感覺小孩“神情麻木”。
鄧老師告訴記者,小孩每天6點起床洗漱,白天接受一對一訓練、文化課等教育訓練,晚上9點30分就寢。機構安排專門的生活老師照顧孩子飲食起居,每名孩子都有專用的洗漱用品和餐具。“一旦發現生活老師有虐待孩子的行為,將一律開除。”
院子大門為何終日緊鎖?鄧老師解釋,去年,有一位自閉癥患兒趁老師不注意,偷偷跑出后走失,所幸最終被找到。“為了安全起見,除放學和活動時間,我們都鎖著院門。”
通過武漢市工商局“12315”熱線,記者查詢到該機構已注冊,名叫武漢市武昌區啟明兒童之家教育咨詢服務中心。武漢市殘聯相關負責人證實該機構是指定承擔自閉癥患兒康復訓練的民辦康復訓練機構。
能否在小區內租房經營?鄧老師坦露苦衷:該機構根據孩子課程安排,每人每月收取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學費,自負盈虧。但由于照顧自閉癥患兒需大量人力物力,資金緊張,租不起專用場地,只好在小區內租房經營。
武昌政務服務中心武漢市工商局注冊分局咨詢窗口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只要征得社區居委會或業主委員會的允許,該機構可以在小區內租房經營。該機構負責人王洪泉承認這次租房并未通過寶安社區居委會或業委會,他承諾盡快辦妥相關手續。
伸出你的手
采訪完這個自閉癥患兒康復訓練機構,陣陣酸楚涌上心頭。為那些自閉癥患兒,也為頑強堅守的康復訓練機構。
自閉癥患兒往往具有社交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等癥狀。只有經過干預訓練,才有可能融入社會,否則患兒原本具有的能力也會逐漸退化甚至喪失。
為自閉癥患兒提供康復訓練,是大善之舉。但現實是:資金短缺,令這些機構常被迫藏身于居民區;專業的師資力量匱乏;部分市民不理解,患兒和教師常受到異樣的眼光和猜疑。
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會的愛心,更需要你我的包容與參與。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讓我們都獻出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