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遭遇親情障礙
2012年9月24日
夢里常喊爸爸媽媽 網上“見面”說不出話
父母每年才回一次家 孩子習慣在夢中想念親人
武漢晚報訊(記者周銳 通訊員高池 麻卓 艾新超)能一口氣背出爸爸媽媽的手機號,卻不愿意和爸爸說話,經過15分鐘的心理疏導工作,孩子才開口喊爸爸,并和爸爸視頻聊天。這是記者昨天在蔡甸區消泗鄉羅漢村留守兒童學校看到的一幕。
中秋佳節倍思親,前天晚上,得知可以和遠在上海打工的爸爸媽媽視頻聊天,6歲的菲菲興奮得很晚都不肯睡。昨天,她在奶奶的陪伴下來到留守兒童學校。菲菲的奶奶告訴記者:“孩子很想她的爸爸媽媽,經常睡夢里喊爸爸媽媽,把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背得滾瓜亂熟。誰知面對視頻卻不肯和爸爸說話,真急死我了。”
菲菲家在羅漢村六組,今年正式上學。她出生9個月時,爸爸媽媽就到上海打工,每年過年才回家一次。
作為心理老師的鄉計生站干部李作珍對孩子進行一番心理疏導,菲菲才慢慢開始和爸爸視頻聊天。李作珍說,留守兒童由于長期不和父母在一起,親情雖在,但交流困難,需要即時進行心理干預,否則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據了解,由于人多田少,羅漢村486戶農民有270人在外打工。村里有留守兒童19名,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村委會動員村干部擔任義務家長,聘請老師擔任學習輔導員,鄉計生站干部出任心理咨詢師。村黨支部書記徐愛國告訴記者,今年暑假,為照顧這些孩子,村委會在村農家書屋開辟留守兒童暑假學校,向孩子們提供圖書借閱、電腦上網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