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后關愛項目讓更多女性受益
2012年9月25日
9月23日,“關愛至伊·流產后關愛”項目一周年總結及推進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據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介紹,項目開展一年來,不僅惠及近30萬流產女性,同時正在逐步提高女性及其伴侶對主動、科學、合理避孕的認知。在各個項目參與方的積極推動下,預計在未來一年,將有60萬婦女在項目開展進程中受益。
重復流產率高達50%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800萬-1000萬次人工流產,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重復流產率高達50%,人工流產已成為影響我國廣大女性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社會問題。
據專家介紹,重復流產對女性遠期生育能力和今后妊娠結局都會造成重大影響,人工流產次數越多,流產并發癥和后遺癥發生率越高。重復流產大于三次的女性,并發癥發生率近35%。
在我國,88.2%的不孕不育女性做過人流手術。1年內尤其是6個月內的重復人工流產的危害最大,稱為“高危流產”。人工流產可能導致的近期并發癥包括子宮穿孔、出血、感染、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慢性盆腔炎、月經不調、閉經等;長期可能導致繼發不孕、胎盤異常、習慣性流產、早產、胎兒死亡等。
導致重復流產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是年輕育齡人群避孕意識淡漠、避孕知識缺乏或對避孕方法的認識存在誤解,其獲取相關知識的渠道也存在錯位,多數為非專業渠道。同時,我國的醫療衛生機構尚未全面開展規范化流產后避孕咨詢服務,導致女性在做完人工流產后依然存在意外妊娠的高風險。
規范流產后服務流程
據介紹,流產后關愛(即Post-Abortion Care),簡稱PAC,它是一種標準化的醫療服務流程,通過一對一咨詢和集體宣教,向前來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女性患者宣傳避孕知識,及時落實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復流產的發生。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有專門的PAC指南,全世界已有40多個國家開展了PAC項目,在全面實施PAC服務的國家中人工流產率下降25%-50%。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國英表示,流產后關愛項目的開展,正是希望通過設立優質服務門診,規范流產后服務流程,宣傳避孕知識、強化立即避孕的意識、指導避孕方法的有效落實、促進女性及其伴侶堅持、正確、常規使用避孕方法,從而減少非意愿妊娠的發生,有效降低重復流產率。
據了解,2011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伊愛基金”,用于資助在流產后關愛門診工作中有出色表現的醫院。2012年,基金的資助規模計劃進一步擴大到100家醫院。2012年6月,《三級婦產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實施細則》新增專門條款,將“為育齡女性(包括流產后女性)提供避孕節育知識的教育與指導”納入評審標準中。這一舉措充分肯定了流產后關愛公益項目的重要意義。
作為“關愛至伊·流產后關愛”公益項目的戰略合作伙伴,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Thorsten E Hein在會上表示,希望流產后關愛項目在全國范圍廣泛開展,推動公眾提高對流產后生殖健康的關注,使更多中國育齡女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