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間操放韓國兒歌
2012年10月24日 來源:新文化網-新文化報
哥哥不叫哥哥,都叫歐巴。聽了樓下幼兒園課間操一年多韓國兒歌《三只熊》的王女士,終于按捺不住了,“我們上學時,都是《七色光》、《小兔子乖乖》,中國也有很多優秀的兒歌,為什么不能讓孩子也學學?”
幼兒園的課間操 家長擔憂“韓流”太猛“凍”壞孩子
王女士家住在濱河西街。樓下就是小區里的幼兒園。平時,孩子們都在樓下的空地上,做課間操。大約有一年多的時間,王女士常常聽見,這課間操的音樂很耳熟,可怎么也想不起名字。后來,一次機會問了家里的孩子,才知道這首每天翻來覆去聽的兒歌,叫《三之熊》,是一首很火的韓國童謠。
孩子們每天都跟著音樂節奏做操,可王女士心里,卻特別忐忑。她覺得,熱播韓劇,讓年輕人入了迷,現在,連小孩子都被熏染了。咱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為啥非學韓國兒歌。
18日10點,幼兒園的音響里,再次響起了著名的《三只熊》,孩子們從教室里出來,在操場上嬉戲,然后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跳起了課間操。
幼兒園里:兒歌從電視上來不少孩子早就會
這首根據《三只熊》改編的課間操,動作都相對簡單。主要就是根據歌詞的內容,賦予一個形象的動作。比如,說熊爸爸很強壯,就是讓孩子,做一個舉重的動作表示強壯。熊媽媽很美麗,就是做一個S型的動作,熊寶寶很可愛,則讓孩子們拍拍自己的小屁股。
這些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小孩子能跟著節奏,順利的完成動作,還真不容易。在幼兒園里,有一些孩子,做操時,還有些吃力。是不是還會忘記動作。
記者走訪了另外的3家幼兒園,發現這首著名的《三只熊》每個幼兒園,都會播放,并且教孩子們配合一些動作。一位幼兒園老師說,她知道這首歌,都是看韓劇學來的。而且,動作也是從那里學來的。后來自己又改編了一下,就教給自己班上的孩子。
幼兒園老師:多元化教學有助孩子成長
王女士反映的這家幼兒園,每天都會讓孩子們跟著節奏做操。而《三只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都是中國歌曲。
該園的邱老師認為,他們本身就是一所雙語幼兒園,而且開設了國際班。每天孩子們都能與外教接觸。這也是現在一種多元化教學的模式。她覺得,社會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孩子們的眼界也在打開,接受外來的新事物、對孩子日后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邱老師說,幼兒園的孩子,多被安排上外教課,接受異國文化。在見到外國人時,孩子們不會膽怯,很多都會主動上去打招呼。但他們也不會忽略國學教育,每周都有國學課的安排。
對于有市民韓流侵襲的想法。邱老師則認為,音樂是沒有國界的。《三只熊》本身的節奏和韻律,就特別受孩子們喜愛。很多幼兒園都選用了這個曲子。她們幼兒園在課間操,設置了這個環節,也有自己的特點。就是幼兒園的舞蹈老師,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所能做出的動作,分別配上了舞蹈動作,以滿足孩子們鍛煉的要求。
教育專家:不刻意引導不會導致文化入侵
對于有家長擔心文化入侵的想法,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馮斌老師認為,這種沒有教師刻意引導的學習,完全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更不會產生家長擔心的文化入侵。
馮斌老師說,兒童在成長的不同階段,要接受不同的教育。幼兒期就要學習和接受兒童歌曲。當然,對于本國文化的學習和熏陶,是一定必不可少的。但適當地接觸外來的文化,也并不是一件壞事兒。對于這首膾炙人口的韓國兒歌,在中國大人、孩子基本都知道。就像著名的《雪絨花》,在全世界都廣受歡迎,這么多年,也沒有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對于孩子的教育,只要不是教師刻意引導,是沒有家長擔心的那樣可怕的。
馮斌老師認為,孩子們的課間操,就是要求在優美的旋律下,使身心得到舒展。只要旋律適合,都可以讓孩子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