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要求省轄市都要建兒童醫院
2012年10月25日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核心提示
一個兒科醫生平均一天要接待一百個患兒。目前在河南,兒童看病難,醫生工作量大。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就是,兒科醫生緊缺。對此,省衛生廳下發通知,要求各省轄市都要建設一所兒童醫院。但是,另一個現實是,硬件建起來后,人員從哪里來?
現狀
兒科病房一床難求
3歲的丁丁因感冒引發肺炎,被父母從駐馬店帶著趕到鄭州市兒童醫院。到醫院后他們發現,這里人滿為患。排了一個晚上隊后,丁丁才算住進了病房。
事實上,兒科就診緊張的并不只有鄭州市兒童醫院一家。走訪中記者發現,在省婦幼保健院、鄭州市婦幼保健院、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等,兒科門診都是人滿為患。
數據表明,省婦幼保健院、鄭州市婦幼保健院、鄭州市兒童醫院三家醫院的兒科醫生加起來也不到600人,而三家醫院平均每天的兒科門診量加起來卻有5000多人。
兒科醫生緊缺已成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種情況,在全國也普遍存在。資料顯示,15年來,全國兒科醫生僅增加了5000人。
在美國,每千名0~14歲的兒童擁有1.36個兒科醫生,而我國只有0.26個。按1∶1000的比例估算,我國兒科專業醫生缺口逾20萬。“即使將美國的兒科醫生配置數量的目標減半,未來10年我國每年仍需要增加1萬名左右的兒科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兒科醫師分會會長朱宗涵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原因
糾紛多、待遇低、壓力大嚇退兒科醫生
兒科醫學碩士畢業后,26歲的小林放棄了去一所二甲醫院當兒科醫生,而選擇了成人內科,“兒科醫生糾紛多”。
“一個孩子生病,經常會有四五個家長陪伴。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很容易產生矛盾。”省婦幼保健院生長發育科門診負責人、內分泌博士王偉已經當了19年兒科醫生,談及兒科醫生的工作,她也用了“不容易”三個字來形容。
除了糾紛多外,省婦幼保健院院長張展還給出了另外兩個原因:待遇低、壓力大。
“孩子用藥很少,比如,目前小兒內科平均住院病人花費不到2000元,而成人科室至少要在四五千元。”張展認為,在“以藥養醫”的制度下,兒科的盈利很少,相應醫生的獎金也少。在這種情況下,兒科醫生的工作量卻比成人醫生大,“孩子不能準確描述自己的病情,兒科醫生要靠經驗來判斷,這就無形之中增加了臨床工作量”。在張展看來,在同樣的病情下,治療護理一個孩子的工作量是成人的3倍。
對策
建兒童醫院重開兒科專業
“當前,兒童醫院建設是我省醫療服務的薄弱環節。”省衛生廳醫政處相關負責人說,基于這種現狀,日前該廳特意下發通知,要求原則上每個省轄市建設好一所二級以上兒童醫院,有條件的市可以獨立建設兒童醫院;目前尚未設立的可與市級婦幼保健院合并建設,增掛兒童醫院牌子。各縣(市)原則上不設立兒童醫院,重點加強縣(市)人民醫院兒科建設,切實完善服務功能。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拓寬兒科醫生的專業面,從1999年開始,我國借鑒美國經驗,停止了兒科專業招生,只在研究生培養階段有兒科專業方向。
“兒科專業取消后,新的為全國培養兒科醫生的機制長期沒有建立起來。”鄭州大學教務處副處長俞海洋說,兒科并到臨床醫學專業后,學生們在學習期間以接受成人醫療教學為主,專門針對兒科醫療教學的內容非常少,使得學生對兒科特點和相關知識了解不夠,再加上這個專業待遇低、壓力大、糾紛多,使得很多學生不愿意從事兒科。俞海洋稱,他們也不斷接到幾個附屬醫院反映兒科醫生緊缺的情況,他們也曾想重開兒科專業,但無奈目前的政策還沒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