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醫療救不了全部先心病患兒
2012年10月26日 來源: 齊魯晚報
聊城市人民醫院為完成免費治療任務,打出了緊急尋找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廣告。
一項惠民政策推出之后,竟然應者寥寥,這可能是制定者所沒有料到的。細究起來,并非群眾不領情,而是門檻太高,才使得惠民政策難以落實。
按照最初的救助方案,先心病患兒必須是低保家庭兒童。根據聊城市民政局2011年的數據,農村低保對象僅占全市農村人口總數的3.8%,可以說這一道門檻就把絕大多數先心病兒童攔在了外面。這也是個無奈之舉,有限的醫療救助資源必然要優先選擇那些最困難的家庭。醫療救助注定只能是對極個別群體的兜底,絕大多數家庭必須依靠一種全面覆蓋的保障制度應對醫療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已經實現了全覆蓋,但是低水平的覆蓋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很多農民仍然面臨著大病致貧的處境。也只有不斷地為這個制度填充更實惠的內容,提高保障水平,新農合才能真正成為扛得住沖擊的保障網。令人欣慰的是,山東省明年將利用新農合基金購買大病保險,在新農合報銷的基礎上,對參合居民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再給予補償,其中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已經列入其中。這樣的政策一旦落實并宣傳到位,絕大多數先心病兒童家庭才能聽到真正的福音。
雖然聊城市人民醫院把救助條件最終修改為只要是有“貧困證明”的新農合參合家庭即可,但這樣的修改也只能是為完成任務的應急之舉,在這個救助制度之外必須有更多更實惠的保障制度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