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將進城農民工納入社保
2012年10月31日 來源:新快網
廣東實施八個行動計劃·政策解讀
在2015年底前,完成3000條“兩不具備”自然村6萬戶30萬人的搬遷安置工作;到2015年,每個村衛生站至少有一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的鄉村醫生……廣東實施八個行動計劃之一的《廣東省創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動計劃》提出,以后將把進城農民工納入職工社保覆蓋范圍。
亮點1
用五年時間有效治理臟亂差
《行動計劃》提出了創建幸福村居的工作目標: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農村環境衛生、產業發展、文化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三改善、三提高”。
改善人居環境。“兩不具備”(不具備生產、生活條件)村莊和農村低收入困難戶住房改造基本完成,農村居民的居住條件和村容村貌得到進一步改善,實現住有所居,安居樂業。
改善生產環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進一步強化,農業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農民創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基礎更加穩固。
改善生態環境。村莊環境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飲用水源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林建設進一步加快,農村生態、生活環境持續改善。
提高文明水平。農民思想道德水平、法制觀念和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誠信守法、守望相助、和睦相處的傳統美德進一步弘揚。
提高保障水平。社會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和覆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實現農民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提高管理水平。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村民自治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民參與的活力進一步提升,為農村居民創造平安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亮點2
三年搬遷安置30萬貧困村人口
在2015年底前,完成3000條“兩不具備”自然村6萬戶30萬人的搬遷安置工作,完成54.15萬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的住房改造,并建設一批安全經濟衛生的安居房。
在提升農村居民社保水平方面,全省將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加大擴面征繳力度,依法將進城務工農民納入職工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到2015年,城鄉低保補助、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達到全國前十名水平。
亮點3
2015年每個村至少有一名村醫
到2015年,實現全省行政村標準化衛生站全覆蓋。每個村衛生站至少有一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的鄉村醫生。村衛生站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費用,由個人和城鄉醫保資金按有關政策支付。
垃圾處理將推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按照“一縣一場、一鎮一站、一村一點”要求,整縣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到2012年底,每個自然村建成一個以上生活垃圾收集點;到2013年底,全部建制鎮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轉運站;到2016年,全省實現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一體化。
解讀
提升不同區域農民的幸福感
(解讀人:廣東省農業廳廳長鄭偉儀)鄭偉儀表示,《行動計劃》立足貼近實際和可操作性,注重適應現階段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突出解決當前農民反映最突出、最迫切的民生、環境和公共服務等問題,提升不同區域農民的幸福感。重點是著力以提升宜居宜業、安居樂業、和諧穩定的人居環境。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農村環境衛生、產業發展、文化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實現較大改善。強調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和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確保《行動計劃》的組織實施扎實、有序、有效推進。
《廣東省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五年行動計劃》
試點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亮點1
如何發展比發展什么更重要
《行動計劃》的最大亮點是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明確提出創新幸福導向型產業的發展模式,在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的前提下,貼近人民群眾的幸福需求、幸福感受去謀劃和發展產業,讓產業發展回歸人的自身需求。在發展過程中,“如何發展”比“發展什么”更重要。
《行動計劃》特別強調,各地要發揮各自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如粵東西北地區有資源環境優勢,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好“綠水青山和新鮮空氣”,重點發展休閑旅游和配套的食品餐飲服務業等幸福導向型產業。珠三角尤其是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創新能力強,可以重點發展智慧生活、文化娛樂等科技含量高的幸福導向型產業,輻射帶動其他地區。
亮點2
重點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試點
《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快研究制定幸福導向型產業發展示范區評定標準,并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地區為試點。研究制定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或專項規劃,因地制宜開展示范區建設,并擇優扶持;要結合幸福導向型產業發展示范區建設,重點組織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試點、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試點示范、具有嶺南特色的智慧型“幸福城鎮”試點、電子商務示范等試點示范,并逐步在全省推廣。
八大領域工作
1.健康衛生服務領域。通過重點發展社會健康服務、高端現代醫療服務和衛生技術服務業,加快構筑多層次的健康衛生服務體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衛生健康服務需求,提供更加安康和諧的健康衛生服務。
2.便捷出行服務領域。通過重點發展現代客運服務業,以信息化提升交通信息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通暢高效的便捷出行服務。
3.食品餐飲服務領域。通過推動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等領域的應用,引導智慧型、創新型餐飲服務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高品質餐飲服務需求。
4.體育健身服務領域。通過加快構建全民健身體系,支持體育健身、體育休閑等產業發展,著力提升體育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
5.智慧生活服務領域。通過重點發展智慧化社區服務和現代信息服務,推進電子商務應用,支撐“數字廣東”建設,以信息化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6.文化娛樂服務領域。通過重點推進數字出版、網絡文化、動漫游戲以及廣播影視、演藝娛樂和創意設計等服務業加快發展,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7.休閑旅游服務領域。通過培育和增強休閑旅游意識,加快構建休閑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多元化多層次的休閑旅游產品,豐富人民群眾休閑生活。
8.綠色環保服務領域。通過重點發展節能服務業和環保服務業,推進節能和新能源產品應用,提升環境保護水平,以綠色低碳引領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解讀
圍繞人的幸福需求謀劃廣東產業發展
(解讀人:廣東省經信委主任楊建初)楊建初表示,《行動計劃》緊扣“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人的幸福需求和感受去謀劃產業發展”,突出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發展和人民幸福感同步提升。針對重點培育的產業,提出了八大主要任務,根據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多元訴求分類,確定培育任務內容。如在提升智慧生活方面,提出培育智慧生活服務業,打造便利、舒適、全新的生活模式。
楊建初說,發展幸福導向型產業的內容,不僅體現在經濟增長上,更重要是能夠讓人民群眾普遍地享有物質增長和科技進步的成果,創造更多勤勞創業和實業致富的機會。同時,培育幸福導向型產業體系是一件探索性的事情,在推進過程中,我們將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發展模式和培育點,逐步豐富、拓展、完善產業體系的內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