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幼兒園虐童事件不斷升溫
2012-10-31

 幼兒園虐童事件不斷升溫

2012年10月31日    來源:檢察日報

  “會診”虐童
  
  近期各地出現多起教師虐待和殘害兒童事件,手段殘忍,性質惡劣,引發公眾熱議。本報記者日前就如何保護兒童免受虐待和傷害,以及受到傷害后其自身和家長如何進行維權這一話題,采訪了北京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官孟粉、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陶立昕科長、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資深心理咨詢專家楊夢華。
  
  虐童事件為何頻發?
  
  現在的年輕老師,多數作為獨生子女長大,備受家長呵護和自我中心是他們的普遍成長標簽,他們社會化的狀態相對弱,個性化的狀態比較強,這種個性的張揚,以及社會化屬性差,會導致他們被內在的情緒魔鬼支配,做出此類惡性舉動。
  
  記者:我們該怎樣去理解那些虐童教師的心理?這些事件反映出當下社會的哪些現象和問題?
  
  楊夢華:涉案教師做出此類舉動,或因沒有很好地管理自我情緒。平時無序的或超常規的往外釋放情緒,才會做出超常規的行為。現在的“80后”甚至“90后”年輕教師,他們情緒失控的原因我認為來自兩點:一是他們多數作為獨生子女長大,備受家長呵護和自我中心是他們的普遍成長標簽。二是他們生長的環境,包括物質的寬裕和思想的開放程度,都是有史以來的好,這導致他們社會化的狀態相對弱,個性化的狀態比較強,社會責任和社會規范性在他們身上表現得不如父輩甚至更上一代那樣強。
  
  但他們的主觀意識并非真想傷害別人,不是那種跟你有多大仇恨采取報復行為,而是為了滿足自我情緒的沖動,由此造成對孩子的傷害。然而,這種傷害對7歲以下孩子的人格成長影響非常嚴重。
  
  幼兒園教育不像中小學有升學壓力,但它會奠定一個人人格成長的基礎。所以,幼兒園教師錄用時一定要進行心理健康測評,若其有嚴重的心理問題,就不應該當幼兒園教師。另外,所有幼兒園的教師,應該定期做心理健康輔導。老師們也有煩惱,但學校要引導他們怎樣去保持自我心理舒暢,別將解決不了的問題,無意識地帶給孩子,這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對兒童的傷害有多大?
  
  三五歲的孩子受到傷害,到真正能夠表現出影響可能在10多年以后,所以受傷害程度很難量化。就算是十幾年以后,量化之前傷害造成的影響也是個難題。
  
  記者:虐童事件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除了身體損害,還有精神傷害。但這種傷害的量化,以及康復治療的花費,在之后的法律維權認定中會不會是個難題?
  
  楊夢華:心理傷害確實不太好量化。7歲以前是奠定人格的基礎,過了青春期才能夠成型。三五歲的孩子受到傷害,到真正能夠表現出影響至少在10多年以后,所以維權期間孩子心理的受傷害程度很難量化。再退一步說,就算是十幾年以后了,量化之前傷害造成的影響也是個難題。
  
  孟粉:如果從追究刑事責任的角度來看,心理傷害確實很難量化。犯罪講究有一個犯罪后果,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精神傷害現在的后果體現不出來,想把之后這一個漫長的表現過程,納入到認定其犯罪的層面非常難,目前國外也沒有這種情況。
  
  我個人認為,因為孩子受到傷害,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大家的最終的目是怎樣把孩子的傷害降到最小,發揮家庭、學校、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群體等各方力量,為孩子今后的成長提供最有利的幫助,這是最重要的。
  
  在故意傷害罪里有一個精神傷害的認定,但是要達到如精神分裂等入罪標準,這是要經過鑒定的,而且要能斷定孩子的精神鑒定,與老師的行為有直接的因果關系,這方面須有一個傷情鑒定,這個能被認定的話,就可以追究施害者刑事責任的。
  
  法律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方面的規定,是以物質損害為基礎的,對于孩子心理康復的花銷,到底是一個物質損害還是其他損害,能否作為民事索賠事項,還有待于今后的研究。

  如何對受害兒童進行精神撫慰?
  
  一定要對孩子做創傷性心理危機干預,而且越快越好。這種干預要作為一件日常工作來干,最起碼要持續到孩子青春期。
  
  記者:發生這種事件后,家長該如何進行維權?
  
  陶立昕:家長面對這類問題一定要理智處理,要根據孩子受傷害的程度和施害者的主觀惡意程度,來選擇合適的維權途徑。

  比如,先向幼兒園或其上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反映。如果事態很嚴重,可以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等方式。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對于孩子的適當心理疏導,維權同時要注意減輕事件對孩子心理造成的陰影和傷害。家長維權時,可以求助于各地的法律援助機構,向專業的律師進行咨詢,以獲得專業的指導和幫助。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受理求助后,會指派專門的法律援助人員實施法律援助。我們還有專人負責解答群眾的來電、來訪以及網上法律援助咨詢。未成年人維權方面,在去年的解救流浪兒童事件中,我們承諾:全國范圍內只要是涉案的未成年人和他們的家人,均可以向北京市“12348”法律咨詢熱線進行求助。
  
  記者:事件發生之后,家長在呵護孩子心理創傷方面該做些什么?
  
  楊夢華:一定要對孩子做創傷性心理危機干預,而且要越快越好。家長一定要找有經驗的機構。國內有一個團中央辦的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熱線,全國各地都可以直接撥12355,它可以向家長介紹一些咨詢中心或者服務機構幫助孩子心理康復。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都有由心理咨詢師輔導的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益。
  
  另外,家長也一定要有自身的心理調整,孩子心理危機干預之后,長期的心理健康要作為一件日常工作來干,最起碼要持續到孩子青春期。還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家長一定要關注自己。如果家長自己心理不健康,他就不會帶出健康的孩子。
  
  當事教師和幼兒園該當何責?
  
  我國目前沒有虐待兒童罪,對兒童造成傷害的,可能會構成虐待罪和尋釁滋事罪,嚴重的會構成故意傷害罪。
  
  記者:虐童事件中,當事教師和幼兒園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陶立昕:從多起事件來看,幼兒園管理漏洞比較大。作為教育機構,幼兒園必須實現其制度規范化、管理科學化及教育法制化進程。比如,加強老師的法制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在出現這樣的事件后,不僅僅涉及對個別老師的辭退問題,這里還存在應承擔法律責任問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加大對園方的監督、指導力度。
  
  孟粉:事件發生后,相關機構和責任人要同時承擔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現在溫嶺事件中的顏某,已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刑事拘留。因為我國目前沒有虐待兒童罪,對兒童造成傷害的,可能會構成虐待罪和尋釁滋事罪,嚴重的會構成故意傷害罪。比如經鑒定達到了輕傷以上的傷害程度,要被定為故意傷害罪。虐待罪往往強調的主體是家庭成員人之間,而且傷害具有連貫性和持續性。侮辱罪比較強調在公共場合公然地侮辱他人的人格等。
  
  顏某在自己的QQ空間里貼了很多照片,討論虐待兒童的行為,反映出她主觀上提到的“取樂”。她尋釁滋事的主觀故意是精神空虛、尋求刺激、這比較符合尋釁滋事的法定條件。客觀上,她又有虐待兒童、對兒童造成傷害行為。所以,目前以尋釁滋事對其進行拘留,是比較客觀和適合的。
  
  如何避免悲劇再發生?
  
  有必要設立虐待兒童罪。除此以外,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法規、規范化管理文件等都需要完備,如規定幼兒園等學校的老師,一定要有心理資格認證等等。
  
  記者:如何預防和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陶立昕:怎樣能讓此類事件不再上演,預防和保護更為重要。比如,學校、商場或游樂場等兒童聚集區,要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提供保護。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
  
  孟粉:防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可以向一些歐美國家“取經”。美國的兒童保護非常到位,對兒童的救濟措施也很全面。如虐待兒童構不構罪,各方面都已有很完備的體系。
  
  我認為,在刑法入罪方面,對那些經常虐待兒童,或有可能虐待兒童的從業者,如幼兒園教師、體校培訓教練等,現在留有一個懲戒的空白區,需要在立法上跟進。可以健全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對相關的人群起到威懾作用。
  
  另外,還要加大法制教育和宣傳力度。從顏某的行為上來看,她實際是一個法盲,并不太了解尋釁滋事罪。一個罪名的設定,要讓大眾普遍了解其某種行為是否要受到刑法的追責。而作為幼兒教師,在進學校入職時應該學習這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陶立昕:我覺得有必要設立虐待兒童罪。根據現在的社會現象,包括人們反映到行為上的心理狀況,通過法律對其進行約束。除此以外,相關教育主管部門的行政法規、規范化管理文件等都需要完備,如規定幼兒園等學校的老師,一定要有心理資格認證等等。
  
  記者:除了外界的保護,家長該啟發孩子學習哪些自我保護意識?
  
  陶立昕:一個五歲孩子本身具備的知識非常有限,倒不如給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普法。孩子進入了小學和中學后,學校應開設相應的法制課程、培訓和宣傳教育,由專業工作人員、普法人員,為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和教育。而且培訓和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家長。因為孩子在成年之前,是限制行為能力的人,并不能完全行使他的民事或刑事的責任,更多的監護權是在家長身上。
  
  楊夢華:我認為,小學四年級以下的,只需要教育其家長就夠了。我們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教育,學校要求家長必須去學習,或者組織老師集中學習,家長會時大家一起學習。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