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幼童接受父親肝移植蘇醒
2012年11月22日
昨日(11月21日),武警總醫院ICU病房內,接受肝移植手術的膽道閉鎖患兒凡凡(化名)醒了過來。醫生表示,這表明凡凡父親萬金強的供肝已經開始發揮功能。
今年6月初,湖北男子萬金強的兒子凡凡(化名)被確診為膽道閉鎖,救命唯有進行肝移植手術。經過化驗,凡凡母親與其同為B型血。萬金強說,她曾在電話中聲稱來京給兒子做肝移植,但她沒有來,而且換了電話,再也聯系不上。因擔心兒子等不及,AB型血的萬金強執意為兒子跨血型捐肝。前日,手術在武警總醫院順利完成。(新京報此前連續報道)
萬金強日后可正常工作生活
據萬金強母親王三鳳介紹,萬金強前晚在ICU病房內就已經蘇醒,移入普通病房后,見到家人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凡凡的情況。得知兒子手術順利后,才算滿意。不過,由于其身上仍然插著引流管、胃管,術后傷口也還疼痛,所以暫時不能翻身,也不敢喘大氣和大聲說話。
昨日下午,武警總醫院騰出一間單獨病房供萬金強療養。據該院移植科副主任陳新國介紹,萬金強兩至三周內即可出院,日后可正常工作生活。
凡凡發燒醫生稱系正常現象
前晚,肝移植手術順利結束后,不到兩歲的凡凡被推入ICU。
昨日,ICU病房,已經蘇醒的凡凡因為口中有插管,顯得很不舒服,總是晃頭。陳新國表示,凡凡有發燒跡象,“體溫38℃多,不過,這屬于術后正常現象。”
“我們已經制定了詳細方案,密切監控凡凡的病情,并針對引起并發癥的原因采取相應處理措施。”陳新國說,術后在為凡凡使用免疫制劑時,會聯合用藥,并提高藥物濃度,也會改善其血管微循環,防止形成微小血栓。
陳新國稱,如果順利,凡凡可在術后三四周后出院。不過,出院后三個月內,凡凡需每周到醫院進行復查。
鏈接
幼童肝移植后需“闖關”一年
武警總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威介紹,接受肝移植的孩子,術后第一個禮拜最為危險,而在術后一個月內,也可能面臨會危及他們生命的膽漏、膽道狹窄等膽道并發癥。一年內,如果闖過了上述諸關,病情就會趨于穩定,但仍需保證定期復查和按時服用藥物。
追訪
跨血型肝移植易出現血栓
此次,萬金強與凡凡進行的為跨血型肝移植手術。相比同血型移植,這類手術風險性稍高。
“跨血型肝移植的并發癥、排斥反應的發生率高于血型一致的肝移植。”陳新國介紹,當血型不合的供體植入受者體內后,供者體內原有血管內皮細胞上的血型抗原就會與受者體內作為天然抗體的A、B凝集素結合,迅速破壞血管網,造成血管血栓。
“跨血型肝移植最容易出現排斥反應和血管膽道并發癥。”不過,陳新國說,截至目前,武警總醫院操作的10余例成人跨血型肝移植手術案例中,尚未出現術后血管并發癥。
陳新國表示,對萬金強父子而言,因為凡凡是B型血,而為其供肝的父親萬金強是AB型血。因此,術前,醫護人員將凡凡提前接入ICU病房,將其血液引出體外,通過棒狀特異性吸附裝置清除抗A抗體,其余成分再回輸到體內,并輸入AB型血漿置換凡凡體內的B型血。“經過上述操作后,凡凡體內的血液凝集素效價已降至1:16的可控范圍內,避免了手術中可能發生的供肝的急性排異反應。”
此外,陳新國稱,給成人進行跨血型肝移植手術過程中,還可能會做脾切除,以降低排異反應,但由于近年來已經開發出諸如血漿置換等其他預處理手段,該手段已一般不在兒童跨血型肝移植中采用。
武警總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威則表示,根據日本、中國臺灣等地的資料顯示,因為2歲以內的幼兒尚未形成完善的免疫功能,如果經過合理的預處理,可令跨血型肝移植手術達到血型一致的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