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動兒童安全存隱患
2012年11月26日
城市流動兒童聚集區因生活環境復雜,父母忙于生計無法顧及流動兒童安全,加之安全知識淡薄,安全教育缺失,使得城市流動兒童安全隱憂重重。關注此問題的專業人士稱,城市流動兒童缺乏一個“安全支撐網絡”。
11歲的王濤和父母一起住在北京市豐臺區麗澤橋附近的一處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王濤家租住的小屋臨街,街上汽車、摩托車、自行車和行人穿梭往來。一到晚上,這里又成了小吃一條街,人員很雜。他的父親王志強告訴記者,雖然知道周圍環境復雜,易發生危險,但還是不能時時盯住孩子。
記者11月21日晚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德路上就發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對農民工夫妻將裝滿水果的微型客車停在某小區門口,拉開車門,做起了生意,而他們的一對大約四五歲的女兒則處于無人看管的狀態,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追逐嬉戲。
這對父母無奈地告訴記者,在北京沒有一個放心的親戚朋友托付孩子,只能把他們帶在身邊。
工友之家總干事孫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這些區域內,流動兒童不僅面對交通安全等問題,而且容易成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孫恒稱,他之前在東莞某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鎮作過一次調查發現,當地被拐賣的流動兒童高達數百人。
據統計,我國不滿14歲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已占這一年齡段總死亡人數的第一位,在受害者中,流動兒童占50%以上。目前主持《流動兒童意外傷害狀況及社會干預研究——以佛山外來工家庭為例》調研報告的研究人員黃勤錦透露,在調研中掌握的佛山某區數據顯示:5歲以下的流動兒童意外死亡率達到萬分之8.4;而5歲以下的戶籍兒童死亡率只有萬分之4.8。溺斃、火災和車禍成排名前三的流動兒童三大殺手。專家稱,這三類原因均屬人禍。
孫恒稱,目前,城市流動兒童缺乏“安全支撐網絡”。孫恒認為,流動兒童進城后失去了在農村由家族關系建立起的社會安全網絡,在城市由于左鄰右舍不像農村那樣關系密切,而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也只照顧到戶籍人口,加上環境復雜、父母無暇顧及和許多學校安全教育缺失等問題,導致城市流動兒童安全狀況不容樂觀。
“政府應該盡快研究解決這個問題,相關部門也應該負起責任,同時,還應該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強對流動兒童安全的關注。”孫恒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