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媒體稱生孩子成難邁的坎
2012-12-05

 媒體稱生孩子成難邁的坎

2012年12月5日  來源:人民日報

  一聲啼哭 多少周折
  
  現如今,生孩子成了一道難邁的坎兒。如果連“生”的問題都解決不好,何談生存發展?何以生生不息?
  
  生孩子從來都是大喜事兒,嬰兒的一聲啼哭給全家帶來多少歡樂與希望??涩F如今,生孩子成了一道難邁的坎兒,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為了這一聲啼哭,要費多少周折、平添多少煩惱呀!

  且不說女人懷上孩子的難度、十月懷胎的艱辛、生產過程的苦痛與風險、哺育嬰兒的辛勞,能不能生、在哪生、怎么生都成了生育夫婦及其家庭的一大難題。對外出打工者而言,開個“準生證”,真難;對城市夫妻而言,找個好醫院給孕婦建檔,太難;對偏遠山區的孕婦而言,找個接生的人,難上加難……尤其是到了所謂的吉利年份比如今年(龍年),想要龍子龍女的夫婦扎堆兒生孩子現象使生孩子難的問題更為凸顯。近幾年,我所接觸到的生孩子的夫婦,說起此事,大都是一肚子苦水。從本版刊登的讀者來信也可以看出,生孩子者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怨氣。
  
  是什么造成了生孩子難?如何讓生孩子不再難?是我們這一系列報道所關注的。
  
  生育是人生大事,也是國家的大事,特別是對我們這個資源相對匱乏、人口世界第一、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國家而言。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但如何計劃、如何管理,我們還有太多欠缺的地方。比如,辦理準生證的服務,就有太多細節問題造成人為障礙,以致眾多外出打工者的辦證過程簡直成了磨難;再比如,城市、鄉村的優質醫療資源,遠遠不能滿足生育者的需求;面對80后已進入生育高峰的現實,相應的醫療服務機構明顯應對不力。現在許多城市的醫院大樓不斷擴建翻新,但婦產科有沒有發展、產科醫生有沒有增加仍要打個問號。顯而易見的是,近些年來,對于生孩子難的現實困境,政府相關部門缺乏應有的重視。日前,國家人口計生委發出通知,要求簡化辦準生證程序,方便流動育齡夫婦辦證。希望這一舉措能盡早落實。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也是人生大事、民生大事。生育對個人、家庭、社會乃至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連“生”的問題都解決不好,何談生存發展?何以生生不息?
  
  生孩子如何不再難
  
  輾轉山西、遼寧、北京、河北,手續齊全,可是  挺著大肚子辦不下準生證
  
  我是東北人,2002年來北京工作,2004年買了一套房子,2007年結婚,生活過得很幸福。之前我認為,沒有北京戶口并不會影響我們在北京的生活。但后來的事實證明,我錯了。
  
  2012年3月,妻子懷孕了,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第二天我就帶著妻子去家附近的306醫院建檔、做相關的檢查。醫院告訴我們,要建檔必須拿出準生證以及社區醫院開的健康證明。我想這是國家的規定,那就辦吧。從此就開始了漫長而痛苦的辦證過程。
  
  妻子原籍在山西省,2005年因為工作調動把戶口遷到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燕郊)。我的戶口在遼寧省。
  
  我們先到了我妻子的戶口所在地燕郊,找到社區的居委會,把我們要辦準生證的情況說明了。居委會的工作人員跟我們說,你們必須回原籍開出“加蓋三級政府公章的生育情況證明”。我不明白何為“三級政府”,向工作人員請教,工作人員不予回答。于是我回家上網查找,大致弄清楚了,“三級政府”即為居委會、區計生部門、市計生辦。
  
  既然燕郊居委會要求準備這些證明,我們就去開吧。于是我倆分別回山西與遼寧開證明。還是家鄉好,很快就開出了證明。然而我們拿著這些證明再次去燕郊居委會辦理準生證時,燕郊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又告訴我們,你們還需要開“現居住地的生育情況證明”。于是我們又回到北京,到我們居住地的社區居委會開證明。但社區居委會給的答復是,他們不了解情況,開不了這個證明,如果非讓他們開也可以,必須讓女方戶口所在地(燕郊)先開出生育情況證明。崩潰!這是個死循環??!于是我又去燕郊居委會,與他們溝通協調這個事。但他們態度很強硬,說這是原則問題,一旦出了事誰負責!我說我負責,出了問題把我拉出去槍斃都行……
  
  現在,北京的社區居委會和燕郊的居委會互相以對方先開出生育情況證明為先決條件,否則絕不給我們開證明。我就不明白了,我的相關手續齊全,在北京有工作,有住房,有連續納稅證明,國家規定必須有的一切材料我們都有,但就是開不出準生證。
  
  從我們家到燕郊有將近80公里的距離。為了這個準生證,我帶著懷孕的妻子來來回回往返6次,每次都失望而歸。妻子暈車,但又不能不親自去,因為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是“國家規定”。
  
  孩子即將出生,但準生證至今還沒有辦下來。我們就是想生個小孩,而且是頭胎,為啥這么難?
 
  無人告知何時手術,產婦被晾4個小時
  
  醫生是否看慣了生老病死
  
  年初,妻子因分娩在即而入住鄭州市一家頗具盛名的婦科醫院。出于種種考量,我們決定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來迎接寶寶的出生。在待產室,經過一個上午的產前多次劇烈陣痛,身心疲憊的妻子終于進了產房。在外焦急等待的我滿以為很快就可以迎接新生命的降臨,不料卻接到了主治醫生從產房內打來的電話,說妻子子宮內有肌瘤,無法正常自然分娩,讓我來決定是剖腹產還是繼續自然分娩。
  
  考慮到陣痛給妻子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繼續自然分娩有可能帶來的風險,我當即要求醫生剖腹產,并請求醫生馬上進行手術。但此時主治醫生慢條斯理地從產房出來,從值班室里取出一沓風險告知書,“無比耐心”地向我解釋剖腹產手術可能帶來的法律風險并要求我簽字。想到妻子的痛苦,心急火燎的我不等她介紹完畢就簽了名,央求她馬上手術,并承諾自愿承擔風險。
  
  也許是不滿于我打斷了她的介紹,主治醫生沒有告知我是否馬上進行手術就走出門外,不知所向。在隨后的4個小時里,沒有人來告訴我手術什么時候開始,也沒有醫護人員對躺在產房里備受陣痛折磨的妻子采取任何護理措施。4個小時的產前陣痛是怎樣的難以忍受,作為男人我無法體會,但看到妻子獨自在產房忍受痛苦,甚至因為過于疼痛而喊叫受到醫護人員訓斥時,我心里對醫院的不滿陡然而生。
  
  也許是因為醫護人員每天看慣了生老病死,所以他們才會在聽到妻子因陣痛喊叫時沒有采取任何醫護措施,而是說“別喊了,喊什么也沒有用,我們見多了”;也許是因為病人多醫生少,手術要排隊,我們才需要等4個小時;也許是醫生目前僅僅習慣于告知手術風險并要求患者為免責簽字,不習慣為緩解患者家屬焦急心情而對手術安排等細節進行告知;也許……
  
  但事后妻子說,還不是因為你沒有找熟人送紅包,否則,我會受這么多罪嗎?我無語。
  
  外出打工者因難以辦準生證、進行婦檢而生的煩惱
  
  孩子快上學了還是“黑戶”
  
  含辛茹苦,可憐天下父母心。且不說生孩子十月懷胎不容易,也不說漫漫養育路之難,就是一個證明身份的戶口也足能令人唏噓不已。
  
  我有個農村朋友,由于夫婦兩人長期在外地工作,不能及時回家參加當地的婦檢,一時無法辦理準生證,自然也享受不到住院分娩等相關優惠政策。在孩子出生后,他們就趕回老家上戶口,當地派出所非要他們出具計生辦的證明才行。找到計生辦,被告知沒按程序辦理準生證就要罰款。村里人紛紛出謀劃策,似乎不走正常渠道更容易些。但找熟人托關系總離不開錢權交易,這著實讓看不慣此類現象的朋友左右為難。眼看孩子快到了上學的年齡,至今還是個“黑戶”。
  
  村里沒有接生員,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有限
  
  偏遠山區生孩子真難
  
  生孩子難的現象,在一些偏遠落后的鄉村表現得尤為突出。
  
  現如今,村子里昔日“實惠便利”的接生婆越來越少甚至銷聲匿跡了。更何況,出于對農村衛生條件和安全狀況的考慮,政府也不允許接生婆接生孩子了,哪怕是經驗再豐富的村級接生員也不能為產婦接生。加之沒有孩子的“出生證明”是很難過計劃生育這一關的,也無法到當地派出所為孩子報戶口,所以農村婦女生孩子,至少要到鄉鎮衛生院去。但是,醫生醫術欠佳、醫療條件良莠不齊的鄉鎮衛生院,讓許多孕婦的家人不太放心。因此,一些村里人生孩子大都到更遠的縣區醫院,經濟條件好的家庭,便提前到省市一級的大醫院去待生。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大都到了“跟前”才匆匆雇車或者撥打“120”去醫院。往往有些產婦在一路顛簸的半途中就要分娩。
  
  在城市醫院里生孩子,如果是順產,花費還少些,如果是剖腹產,則要付出不菲的花費,包括醫療費、家人陪護的食宿費、來來回回的交通費等,算起來要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這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是沉重的經濟負擔。
  
  應盡快解決偏遠農村生孩子難的問題,完善接生服務體系和技術服務配套設施,比如,成立專門的接生服務機構,選派專業的流動服務隊等,形成安全、健康、快捷的綜合服務網絡。
  
  要過事業關、人生風險關、醫療關、費用關等
  
  生孩子的代價太大了
  
  我有個“80”后的同事,是個獨生女,她丈夫是獨生子。夫妻倆生育了一個兒子,讀小學一年級。工作之余,我們常聊孩子的一些事。
  
  我鼓勵她生二胎,不料她回答道:“我們雙方屬獨生子女,符合生二胎的政策;但我與先生商量后,不打算再生了。”
  
  她說,現在生一個孩子已很不容易了,生兩個小孩“壓力山大”,因為生小孩要過六道關:一是事業關。職業女性生小孩多在30歲左右,正是事業的黃金期,通常要為生小孩耽誤半年時間的工作,既影響單位工作安排,也影響自身進步。二是人生風險關。女性懷孕后,不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反應,而且在懷孕過程中還要面臨很多風險,特別是生小孩的過程,是女性必須跨越的生死關。三是醫療關。為了母子健康平安,懷孕后要到醫院孕檢七八次,小孩足月臨產前,要找熟人托關系聯系醫院。四是費用關。生小孩需花費一大筆費用,孕檢七八次得花費1000多元;生產時花費更大,若順產,市級三甲以上醫院住院費6000—8000元;若剖腹產,住院及治療費12000—15000元,要耗費一般工薪階層近半年工資。五是辦證關。想生小孩,必須先辦準生證,辦準生證手續繁瑣,需出具雙方單位證明,然后雙方要到醫院體檢;小孩生下來后到派出所上戶口,又要出具雙方單位證明,經計生部門蓋章、醫院出具上環證明之后,小孩才能落戶。辦這些證件若不順利,來回折騰,耗費時間,搞得人精疲力竭,不勝其煩。六是教育關。小孩從3周歲進幼兒園開始,教育壓力劇增。一是資金壓力。稍好一點的幼兒園每學年學雜費、生活費約1萬元,3年幼兒園就是3萬元;小學6年雖然不用交學雜費,但第二課堂、特長班開支就是無底洞了,一般得花3萬元左右;初中3年開支也不會低于小學開支;到了高中,支出就大了,3年下來得花上四五萬元;上大學花費更多。二是精力壓力。小學通常要輔導,作為家長必須要盡責;小孩升初中、高中,不僅要成績,而且還要找關系、請客送禮等等,使家長們一直處在比拼實力的競技狀態,讓人疲憊不堪。
  
  聽完小同事的話,我默默不語,心生感慨:時代不同了,現在生孩子的確不容易,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辦理準生證規定應統一
  
  生育服務證,老百姓稱之為準生證,是國家管理人口政策的產物。準生證難辦的問題,主要出現在流動人口身上。如果夫妻雙方屬于同一地區且戶籍都在當地,辦起來還是相對簡單的?! ∮捎诟鞯剞k理準生證所依據的規定不同,造成了異地辦理準生證困難,進而懷疑準生證存在的必要性,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準生證的產生有其法律依據和政策要求,在法律依據沒有變化的時候,想通過廢棄準生證的行政作為來解決辦理準生證難的問題,有悖于依法行政。當然也不能因此而把異地辦理準生證難的問題束之高閣。
  
  正是由于各地準生證所依據的規定不同,造成異地辦理準生證困難,解決問題就得從此入手,即辦理準生證所依據的規定應當統一。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說,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值得思考的是,像這樣關乎老百姓生活細節的規定需要統一的情形還很多,準生證難辦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政府機構不太給力
  
  筆者認為,生孩子難,根源在于政府相關機構的不作為。一是不少擬生育夫婦對國家生育政策以及各種手續不熟悉,而這在新人領結婚證時,民政部門就應以文本形式一一告知。二是辦準生證手續異常繁瑣、老套,使外出打工夫婦申請生育證難度增大甚至“難產”。實際上本可以通過各地計劃生育聯網工作及時跟進來解決,就如醫???、交通卡可異地使用一樣。三是一些發達地區基于發展需要,把原本有接生能力的鎮級醫院改成社區衛生中心,而這些社區衛生中心不再具備為產婦接生資格,進而導致產婦需到縣級以及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一些發達或相對發達地區的待產者家庭對醫院選擇標準高,導致接產醫院人手緊缺,甚至不得已出現“拒絕”產婦入院現象。
  
  生孩子難,折射的是涉及生孩子的相關政府部門對民眾需求的漠視、工作的懶散、不作為及缺乏有效的監督與懲罰機制。
  
  實行計劃生育及優生優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如何讓更多即將步入父母行列的人對國家生育政策及生孩子流程了解清楚,如何把 “生孩子難”降低到最低點,不僅需要社會輿論的呼吁,更需要政府部門從新婚夫婦領取結婚證的“源頭”抓起,同時要注重社會資源的共享,讓更多的夫婦不再沮喪于“生孩子難”的糾結!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