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山村孩子午餐腌菜配冷飯
2012年12月21日 來源:江西日報
問題反映
11月中旬,有網友通過江西微博及大江網《民聲熱線》向本欄目反映,原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萬載縣仙源偏遠山區的橫嶺、高嶺等地小學學生多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家離學校較遠,來回要走七八公里山路,中午都是在學校吃自己帶來的飯菜,基本上都是南瓜、蘿卜、土豆等,很少有葷菜。寒冬來臨,留守老人積攢柴火的能力有限,無奈只能抓把咸菜配上前晚的剩飯讓小孩帶到學校當午餐,有的孩子甚至空著肚子去上學。網友們表示,仙源數百名留守兒童急需得到社會各界的愛心關注。
調查核實
11月20日至24日,在萬載縣委宣傳部的幫助下,記者驅車翻越崇山峻嶺,深入仙源鄉橫嶺小學探訪留守兒童,并踩著泥濘山路走進7歲女孩李夢瑤等留守兒童的家。
在海拔800米的山腰,記者看到,一棟墻體已被風雨洗刷得千瘡百孔的土坯房就是小夢瑤和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的家。家里沒有一件完好的桌椅或其他家具,床上棉被也破舊得摸不到多少棉花。墻角堆放的南瓜、冬瓜、紅薯,還有簸箕中晾曬的蘿卜干、腌菜,這些就是祖孫3人整個冬天的過冬菜。老人說,冬天山里特別濕冷,有時沒法點著柴火做飯,只能心疼地看著小孫女空著肚子或帶個生紅薯去上學。
橫嶺小學校長朱發明告訴記者,橫嶺小學山高路遠,自然環境較艱險,離萬載縣城近80公里,是仙源鄉政府特設的最遠一處教學點,有小學一、二年級及學前班,共31名學生,他們升至三年級后再轉入20公里外的仙源鄉中心小學寄宿入讀。這些學生年齡在4至8歲之間,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中午均自帶飯菜在學校吃。
仙源鄉中心小學校長鮑小平介紹,全鄉1200余名小學生,其中有一半是深山貧困留守兒童。目前只有上了三年級以上的貧困寄宿生才可享受國家下發的每人每年1250元的生活補助。而包括一、二年級及學前班學生在內,萬載縣有數千名的貧困學生急需得到社會愛心人士的關注。
記者幫辦
記者在仙源鄉橫嶺小學(教學點)等學校探訪留守兒童期間,仙源鄉黨委書記曹裕修等鄉干部帶著生活物資隨同記者走訪李夢瑤等貧困留守兒童家庭,并表示,鄉黨委、政府將從解決深山移民建房資金等方面入手,為留守兒童家長創造就業環境并勸其回鄉打工,并落實鄉、村兩級干部定期走訪制,以切實解決這些家庭當前存在的困難。
《黨報幫你辦》欄目官方微博及記者個人微博發布有關橫嶺小學留守兒童的信息后,引發全國眾多網友關注,上千名愛心人士紛紛轉發或評論,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免費午餐基金等愛心機構表示要盡自己所能為仙源山區孩子提供幫助。央視《百家講壇》學者、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羅大倫在評論中說,“小小年齡,每天上學要跋山涉水那么遠,愿我們能幫助他們,這樣的孩子潛質優秀,如若成材,必有大作為于社會。”該評論在社會各界激起了關注仙源留守兒童的愛心熱潮。
隨后,本欄目和大江網積極協助并推進萬載縣教育部門與“免費午餐”機構對接,為橫嶺小學申報“免費午餐”項目,相關申報材料已進入了驗審階段。目前,已在萬載縣暫先鎖定橫嶺小學這一所學校作為開放點,待成功驗審后,預計12月底就可啟動測試程序,即每天為孩子們免費發放一個雞蛋,測試一個月后,未發現其他問題,就下撥資金為該學校配備冰箱、消毒柜等廚具設備,再嚴格按相關程序正式啟動“免費午餐”。
12月13日,來自上海的“火工戶外”愛心組織籌集了近2000元錢為橫嶺小學購買100塊窗戶玻璃及2臺取暖器,將在本月內委托萬載縣相關部門進行安裝。
此外,九江縣交警大隊40余名干警也通過官方微博發出“關愛仙源留守兒童”愛心倡議,分批向橫嶺小學捐贈御寒衣物及書籍。至12月18日記者發稿時止,橫嶺小學已收到了九江縣交警大隊捐贈的3批愛心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