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節后農民工用工高峰推遲
2013年02月18日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沈陽2月18日電(初杭)“找不著活,心里急得要命啊!”55歲的農民工喬永生和他的一群農民工兄弟在東北最大的零工市場——沈陽魯園中焦急地挨過了蛇年春節。往常春節后,沈陽會進入春季用工高峰期,然而,今年的形勢卻不太樂觀,用喬永生的話說,“招工‘浪頭’一直沒來,錢緊得厲害。”
初七剛過,北方的冰雪尚未消融,沈陽魯園勞動力市場已經迎來了近千名前來找活計的打工者,他們或舉著求職廣告、或在衣服上貼著工種種類,眼神中充滿急切和疲憊。
為了能搶先一步接觸到雇工的“老板”,農民工們放棄了政府提供的有暖氣的市場大廳,紛紛走到市場外臨街的空地。他們一旦看到穿著體面的人短暫停留,就迅速圍攏上前“推銷”自己。然而,大部分人忙碌了一天的結果仍毫無收獲。
“去年過年時很容易就等著‘替工’,工資能翻番。今年不但替不著活兒,盤纏也用光了!想換個地方打工,連路費都沒有。”黑龍江的農民工趙常志說。多名農民工告訴記者,今年留守沈陽魯園找活兒的農民工至少有幾百人,許多人因失業已沒有余錢,只能靠啃花卷充饑,艱難維持生計。
沈陽魯園勞動力市場農民工工會主席張學東向記者介紹,賓館、飯店等服務行業以往是魯園用工的主力軍,但如今沈陽各大餐飲、酒店用工需求銳減,導致勞動力市場嚴重過剩。“等活的有上千人,而招工的卻只有個位數。”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魯園簽訂合同的農民工不足三分之一。供大于求,農民工弱勢地位被進一步強化,農民工遭遇雇主壓價、失信情況并不少見。“本想找個傳菜工的活,結果被帶去工地,干了十天,最終一分錢也不給。”23歲的遼寧彰武農民工劉貴說,“我們找活都是口頭承諾,但守信用的老板實在太少了。”
“低素質、低技能的勞動力很難適應市場需求,也難有與雇主博弈的話語權。”沈陽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金光宇說,農民工技術能力低下很容易受到行業沖擊或市場影響,這時政府部門除了提升他們技能外,更要格外注重勞動力的疏導工作,提供臨時崗位或臨時救濟,緩解失業壓力,幫助農民工群體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