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金為孤殘兒童謀福利
2013年02月19日 來源:公益時報
這個春節,蘭女士選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在福利院過年。
蘭女士是江西上饒市兒童福利院(以下簡稱“上饒福利院”)醫療部的工作人員,自七年前在醫學院畢業之后,就一直在上饒福利院工作,為孩子們提供醫療服務。
上饒福利院是2008年民政部“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藍天計劃”(下簡稱“藍天計劃”)的建設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其中,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扶助840萬元,江西省、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扶助360萬元。“藍天計劃”是民政部利用彩票公益金在全國范圍內資助建設兒童福利院,上饒福利院是實施“藍天計劃”的一個“點”,2011年底,上饒福利院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百優福利彩票公益金項目。
福利院里年味兒濃
除夕這天,上饒福利院為孩子們準備了新衣服新鞋子,給每個孩子送了壓歲錢。“我們會在一起吃年夜飯,還給大點兒的孩子買了鞭炮放。”蘭女士說。
上饒福利院副院長汪先生說,壓歲錢并不多,也就10元至20元不等,由孩子們自由支配,拿到壓歲錢,孩子們一個個都笑逐顏開。
目前,上饒福利院有不到200個孩子,占整個福利院容量的80%。據汪院長介紹,福利院的孩子以患病者居多,像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等,還有一些是智障兒童。
上饒福利院總建筑面積10200平方米,建有一棟綜合康復樓和二棟兒童撫育樓,可容納床位300張。福利院配有兒童部、愛心家庭村、醫療部、康復中心、食堂餐廳等。兒童部分為生活和學習運動兩大部分區,北棟兒童撫育樓為0-5歲兒童居住,南棟撫育樓為6歲以上兒童居住,分別設有嬰幼兒生活區和嬰幼兒運動游戲廳,配有書畫教室、營養配餐室。“愛心家庭”是福利院撫養孩子的一種重要方式。在上饒福利院中,“愛心家庭”村中有10戶愛心家庭,每戶家庭撫養5名兒童,家庭設施設備一應俱全,配有空調、彩電、冰箱、微波爐、沙發、餐桌、衣廚、實木床等家電家具。汪先生說,“愛心家庭”是在社會上招募的具有愛心和耐心的家庭,福利院給父母發工資,兒童用的日用品由福利院發放。“愛心家庭就是讓孩子們有家的感覺和觀念。”
福利院里還設有醫療部,有化驗室、B超室、輸液室、藥房,醫生、護士室,配有B超、尿液分析儀、嬰兒培養箱、顯微鏡等一些醫療器械。
福利院的運營主要靠政府撥款,目前福利院有20名工作人員,其中只有10名由政府撥款發工資,其他的人員工資都需要福利院自己想辦法。“雖然有社會的捐贈,但是捐贈只能用來給孩子們購買東西,是不能給工作人員發工資的。”
藍天計劃覆蓋江西省各市
“藍天計劃”是民政部針對兒童福利機構數量少而且只有單一的養育功能福利院發展現狀,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即2006—2010年在全國實施“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藍天計劃”(以下簡稱“藍天計劃”)。
根據民政部印發《“兒童福利機構建設藍天計劃”實施方案》(民發〔2007〕12號)的規定,“藍天計劃”的資助范圍為重點資助地級以上大中城市,對個別人口多、孤殘兒童數量大的縣級市(縣、區)新建兒童福利機構的也予以資助。
上饒福利院是上饒市惟一的一所居住環境優越,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管理科學區域性的兒童福利院,承擔了玉山、鉛山、廣豐、婺源、萬年、上饒縣和德興市等六縣一市的涉外送養工作,是中國收養中心和江西省民政廳確定的涉外送養定點院之一。
2011年底,上饒市福利院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百優福利彩票公益金項目,除了上饒市兒童福利院,當年江西省獲得優秀福利彩票公益金項目的福利院還有新余市兒童福利院、袁州區民政福利中心等兩家,這三家都是民政部“藍天計劃”建設項目。
據了解,“藍天計劃”建設項目在江西省11個設區市實現了全覆蓋,16個“藍天計劃”建設項目中,有11個項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他5個項目正在建設中。“藍天計劃”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是江西省大力實施兒童福利機構建設的一個縮影。
據介紹,截至目前,江西省共有68所兒童福利機構,總床位數達6800多張。通過多年的創新發展,江西省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呈現明顯特點,實現了“三個轉型”,即實現了由封閉型向開放型,救濟型向福利型,單純供養型向供養、康復及教育型的轉變,基本保障了在院孤兒的生活、醫療、康復、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權益。
此外,為了推動孤殘兒童早日回歸社會,江西省還積極拓寬兒童福利機構內孤殘兒童安置渠道。近年來,撫州市社會福利院兒童部特別注重對留院大齡兒童進行就業技能培訓,先后有16位殘疾兒童被安排就業;而南昌市社會福利院則積極鼓勵大齡孤殘兒童走向社會,組建自己的家庭,福利院為每位即將成家的女孩均會準備6000元安家費,采購嫁妝,截至目前,已成功為13名大齡孤殘兒組建了幸福家庭,其中10名已生育子女。
擬建縣級兒童福利機構
據民政部披露,我國現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即“孤兒”)共約61.5萬名。收養主體有政府、個人、社會組織三類,其中由民政部門兒童福利機構養育的孤兒有10.9萬名,由親屬養育、其他監護人撫養和一些個人、民間機構撫養的孤兒有50多萬名。
1月4日,河南蘭考一場火災奪去了7名孤殘兒童的生命,同時,也把“愛心媽媽”袁厲害式的收養困局推到了公眾面前。1月9日,民政部正式回應蘭考事件表示,蘭考火災暴露了孤兒救助體系存在漏洞。未來,將在縣級建設更多兒童福利院,同時積極推動修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鼓勵公民收養,并把民間收養納入監管。
不少專家認為,蘭考火災直接暴露出在增加基層社區、村鎮兒童福利專款投入的迫切性。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也證實,目前多數縣(市、區)沒有專門的兒童社會福利機構。
對此,民政部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繼續實施“藍天計劃”,開展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建設。民政部將積極推動修訂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進一步鼓勵公民收養,推動出臺兒童社會福利條例,健全兒童福利保障體系。
為實施“藍天計劃”,從2006年起,民政部每年從部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2億元予以資助,地方民政部門留成的福利彩票公益金也要將“藍天計劃”作為重點項目進行資助,加上地方財政的投入,用5年時間,從中央到地方投入資金60億元,在全國大中城市建設和完善集養護、救治、教育、康復、特教于一體的兒童福利機構,為孤殘兒童提供功能完善的福利服務場所和施,為多種養育模式提供必要的依托和載體,輻射和帶動社區孤殘兒童服務的開展。
這項計劃首先在地市級以上城市新建、改建和擴建一批功能完善的兒童福利機構,為孤殘孩子提供一個家。同時,這些機構還要充分體現兒童特點,除了養育功能,還要有康復、特殊教育和指導家庭寄養等功能,同時也可以向社會開放。
此前,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曾強調,福利彩票公益金是社會各界人士愛心的匯聚,是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各級民政部門在實施“藍天計劃”過程中,需管好、用好福利彩票公益金,同時,積極爭取當地發展改革部門和財政部門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