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產后用熱水袋取暖燙破肚子
2013年02月27日 來源:東北新聞網
本想“熱乎熱乎”緩解不適,未承想肚皮被熱水袋燙出水泡。
昨日(02月26日),沈陽市婦嬰醫院婦科主任王煜通過本報提醒,一些產后媽媽不該盲目使用熱水袋、暖寶取暖,避免意外導致“低溫燙傷”。“這樣的病例不止一例。”王煜稱,很多婦女產后調養期會感覺體弱虛冷,家中的長輩常用熱水袋外敷腹部幫助取暖,“這樣做確實能緩解不適感,但卻存在一定危險系數。”
王煜說,不論剖腹產、順產,產婦經歷過分娩過程后,自身對外界冷、熱刺激的反應能力都會暫時減弱,而產后保暖往往又是一種習慣,此時便可能發生低溫燙傷的情況。“雖然暖寶、熱水袋溫度不夠高,但長期使用也可能會引發燙傷,如皮膚起泡、甚至感染。”王煜說。
王煜稱,避免“低溫燙傷”,并不只是適用于產婦,也應該引起一些術后病人的注意。
這些病人往往需“烤電”促進創口恢復,有的病人、家屬未遵照醫生提醒,擅自挪動烤電儀位置,也可能引發低溫燙傷,“即便烤電儀能定時關閉,但前提是位置合適。”王煜提醒說。
記者通過網絡隨機調查,發現“低溫燙傷”的情況不單發生在醫院。
網友“wujing19871025”:記得在之前那個單位,冬天都不開空調,我就弄個熱水袋放腿上充電的,一個冬天下來,我發現大腿被燙出疤了,但是不痛,好在現在已經褪掉了。
網友“兔小哈”:我就是一個被低溫燙傷的例子!初中的時候被熱水袋燙了一次,過了10年,疤還有一點,兩年前又被燙一次,郁悶。睡著了根本不知道。
相關新聞
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取暖設備基礎溫度不高,但皮膚長時間接觸高于體溫的低熱物體也會造成燙傷,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可能就會被燙傷;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也有可能造成燙傷。
暖寶寶、熱水袋、電熱毯都可以造成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泡、脫皮或者發白的現象,面積也不大,燙傷皮膚表面看上去燙傷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