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中國貧困地區大量兒童缺鞋穿
2013-03-25

中國貧困地區大量兒童缺鞋穿

2013年03月25日  來源:京華時報

  3月20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了《貧困地區小學生缺鞋情況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我國貧困地區仍有大量的兒童缺鞋穿,“兩年只有一雙鞋、與兄弟姐妹合穿一雙鞋、冬天穿涼鞋”的情況很普遍。而國內的捐贈往往不問所需,不做調研,繼而出現了捐贈物品浪費及分配不公等現象。

  兩貧困縣超九成學生缺鞋

  調查團隊在對四川省大涼山地區和貴州省畢節地區兩個特困縣(M縣和N縣)的314名小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后發現,M縣100%受訪學生都缺鞋,N縣也有96.6%的學生缺鞋。

  每天早晨,小學三年級的五香都會把她的“快板鞋”重新綁一下去上學。五香家在貴州畢節特困縣最窮的一個鄉,是當地的低保戶。放學后,五香還要穿著“快板鞋”走半個小時的山路回家。干農活時,她會小心翼翼地收起這雙鞋,光著腳挖土豆、背糞。五香的媽媽無奈地說,沒多余的錢給孩子買新鞋。“我們只能管飽,想不了那么多。”

  《報告》顯示,我國貧困地區有大量兒童缺鞋穿,學生通常一年只有一雙鞋或兩雙鞋,更嚴重的兩年只有一雙鞋穿。他們的鞋子有的破了、裂了、開線,腳有時會被扎破;有的與兄弟姐妹合穿一雙鞋;有的冬天沒有保暖的鞋,腳會生凍瘡或皸裂。

  家庭的極度貧困是主要原因。

  M縣有6萬貧困人口,是四川省最為貧困的縣之一。N縣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后,去年人均收入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27.74萬人,貧困發生率 30.11%。

  “對于家長而言,能讓孩子吃飽是最基本的,對于穿暖就是次要考慮的。”去當地調研的陳南方說,即使鞋再破爛,能湊合穿著,家里就不會考慮再買雙鞋。

  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陳紅濤表示,隨著經濟發展,一雙鞋都買不起的情況屬于個案,但在山區還會存在。而“冬天穿涼鞋,常年一雙鞋,體育課缺運動鞋等情況有區域的普遍性。”

  難獲受助者信息致社會捐贈少

  董福廣和同事們在拿到上報的鞋碼后,除了派出志愿者到當地核實外,還要再給受助學校打四五次電話確認信息無誤。貧困地區孩子們“穿不暖”的現狀曾引起關注,從社會組織到個人也紛紛伸出援手。

  《2011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指出,2011年度全國物資捐贈達159億元。針對鞋的捐贈沒有統計數據。從媒體及捐贈者網站的信息看,相對于衣物,鞋類捐贈較少。 報告稱,兩縣約三分之一的學生表示獲得過捐贈,但其中只有3.3%的學生得到了鞋子的捐贈。 究其原因,《報告》認為,各地氣候和路況不同,對鞋的需求也各有不同;另外,由于偏遠地區溝通不暢、小學生處于生長階段等因素,難以獲取受助者準確的信息。

  對此,“給孩子送雙運動鞋”項目經理董福廣深有體會。 “給孩子送雙運動鞋”是2012年5月,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崔永元“我的長征”團隊及搜狐聯合發起的公益行動。項目依靠與“麥田計劃”、“免費午餐”等項目以及各地媒體的合作,來快速獲取受助學校信息。項目運作初期,由于信息溝通不暢,在廣西和浙江的兩個學校出現了鞋子偏小的情況,董福廣和同事們不得不幫著調換一批鞋。

  為了避免信息不準確,董福廣和同事們在拿到鞋碼后,除了派出志愿者到當地核實外,還要再給受助學校打四五次電話確認。“由于我們是網友一對一認捐,一般周期在兩個月左右,會有很多變化,比如新生入學、孩子生長等,必須反復確認。”董福廣說。由于多數學校沒有網絡和電腦,信息反饋時間長,而且鞋廠的物流只能運到一些城市,到學校需要再中轉,周期比較長。

  專業性缺失難保捐贈公平

  沒有專業組織者,很多人都寄東西,就會引出是否有需求和公平的問題。比如膠鞋給誰,球鞋給誰,當地校長也很難做到公平公正。盡管鞋類捐贈周期長,信息確認繁瑣,但有些企業和個人為了讓孩子盡快穿上新鞋,省去了這些環節,致使為數不多的捐贈浪費掉了。

  幾個來自貴州畢節地區的小學生表示曾收到過別人捐贈的鞋,但至今沒有穿,因為鞋子號碼太大穿不了。“曾經有小學生領到的鞋子是40多碼的,根本不能穿”,貴州畢節一村小劉姓校長說。

  《報告》顯示,在四川大涼山地區,55.6%的受訪小學生收到了尺碼不合適的鞋子,其中約22.2%的小學生坦言不喜歡接受鞋子。 《報告》稱,這主要是因為捐贈者對鞋型、款式、尺碼未做前期調研,而直接將鞋寄到學校。

  此外,由于學校自行安排發放,發放環節也存在管理不嚴、難保公正的問題。劉姓校長說,“去年收到過一批鞋子,我們看情況就發下去了,有的孩子給了2到3雙,有的沒有。”

  在實際操作中,考慮到選擇受贈者和發放過程的便利,捐贈通常實行“全覆蓋”捐贈,并不特別將家庭人均年純收入低的小學生篩選出來進行捐贈,而是以這類小學生集中的鄉、村或集中的小學為單位,進行全覆蓋捐贈,這種捐贈方式也不容易引起村內或校內矛盾和沖突。

  捐贈應向特困家庭集中地區傾斜

  向特困家庭比例高的鄉、村小學進行捐贈,可從捐贈頻率和數量上予以傾斜,既保證其獲贈概率,又便于操作。由于多數學生上學路途崎嶇險峻,多為山路、土路、石子路,路途較遠,最遠的甚至需要往返6公里,約7成的學生從家走到學校需要花半小時到2小時。

  因此,《報告》指出,學生們通常一年需要三雙結實、防水、防滑、保暖的鞋子,才能應對當地冬季寒冷、夏季多雨的氣候狀況。但是,現實中學生們的鞋子一般是從鄉鎮集市、小攤或小商店里買的便宜、質量較差的單薄解放鞋或膠鞋,既不保暖,也不防滑,很多學生在上學放學途中摔倒過。

  對此,《報告》鼓勵捐贈方應持續、穩定地向固定的貧困小學生捐贈鞋。一方面,由于小學生的鞋子尺碼變化快,走路、運動較多,需要鞋子的數量更大;另一方面,貧困小學生的家庭很難迅速脫貧,難以在短時間內負擔起買鞋的錢。

  此外,《報告》還鼓勵向特困家庭和極端貧困家庭的小學生進行捐贈。如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和1200元的家庭比例高的鄉、村或小學進行捐贈,可從捐贈頻率和捐贈數量上予以傾斜。既保證了這類家庭的小學生獲贈概率,操作便捷又不易引起紛爭。

  由于鞋類捐贈面臨諸多信息調研、確認環節,企業和個人很難有人力和精力投入到繁瑣的項目設計和執行中,對此,陳紅濤建議如果捐贈規模較大,最好和專業的公益機構合作,可以通過統一采購降低成本,保證質量;通過統一發放,保證過程公平;通過前期調研能夠準確了解需求。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