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聽力協會造福聽障兒童
2013年04月19日 來源:北京日報
中國聽障兒童僅7歲以下有80多萬,每年新生聾兒約有2-3萬。0-7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越早接受干預措施則康復效果就越好,孩子也就越容易融入主流社會。在整個康復訓練過程中,家長不僅要付出時間、艱辛和耐心,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學習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康復訓練方法。家長言行舉止、參與程度和配合程度等因素對孩子的成長和康復效果具有巨大影響。針對家長開展培訓,是使聽障兒童及早得到全面康復訓練的一種有效途徑。因此,北京聽力協會計劃在半年內以聽障兒童家長學校形式舉辦3期公益培訓,預計惠及家長及聽障兒童共100余人。半年后通過與北京市各大聾兒康復機構的合作,使聽障兒童家長學校能夠按照合理的商業模式長期運轉,造福社會。
由北京聽力協會主辦、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童緣項目與聾康網支持的北京聽力協會家長學校于2012年11月3日在北京市通州區人工耳蝸培訓學校成功舉辦。雖然活動當天風雨交加,依然阻擋不了渴求康復知識和方法的家長們,共28位聽障兒童家長按時到場,參加了本次培訓。通過我們的調查問卷統計與現場交流,了解到參與本次培訓的家長中75%從來沒有參加過類似學習,且他們的孩子中80%均為重度聽障,安裝了人工耳蝸,才能改善聽力。因此,聽障兒童家庭康復方法的培訓對家長及聽障兒童康復尤為珍貴和重要。
北京聽力協會邀請具有豐富康復教學經驗的行業專家楊帆老師為家長們進行主題為聽障兒童家庭生活學語言、發音技巧等培訓。復雜的教學工作在每日生活的細節中被一一指出,從明確家長們的認識到正確發音方法,老師告訴家長們,要針對孩子做簡單的發聲鼓勵,每次簡單的稱謂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從起床到戴人工耳蝸每個細節都可以作為培養孩子進行發聲嘗試的機會。
在老師的宣講過程中,家長們都聚精會神的認證聆聽,并不斷做筆記。北京聽力協會家長學校不僅幫助家長在技巧和知識上獲得提高,更是調整他們的心理狀態,扭轉他們的錯誤觀念,鼓勵他們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