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安全知識知曉率僅為10%
2013年05月30日
“六一”兒童節將至,國家質檢總局和中國兒童中心發布了我國首個“中國城市童裝安全消費狀況調查”的結果。調查發現,我國家長在購買童裝時常常缺乏安全消費意識。
童裝安全知識知曉率僅為10%
我國是兒童服裝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據統計,目前我國擁有童裝生產企業逾萬家,童裝年產量約50億件(套),其中國內銷售約20億件(套)。雖然規模巨大,但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少童裝存在危害兒童健康安全的隱患。
今年上半年,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對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鄭州3—12歲年齡段兒童的4551名家長的調查顯示,廣大家長對童裝安全知識知之甚少,對有關童裝安全各項知識的知曉率僅為10%—18%,對存在安全隱患的童裝給孩子帶來的后果缺乏了解的比例竟高達40%。
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副司長高懷友說,大多數家長購買童裝時,并未將安全性作為第一考慮因素,安全消費意識普遍不高,“絕大多數家長購買童裝時考慮的因素首先是面料手感,其次才是安全性,價格則排在第三位”。
調查顯示,家長對化學物質安全性的關注度僅為47.5%,而且偏愛購買帶有繩帶的童裝,但57%的家長沒對可能有安全隱患的繩帶童裝進行處理,原因是不知道要處理,甚至認為沒有必要處理。
家長希望加強安全知識的宣傳
不同于成人服裝,童裝對繩帶、配飾件、化學物質等有著十分嚴格的安全要求。我國每年都會對童裝的質量安全進行監督抽查,童裝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和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不合格。
國家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劉鳳榮介紹,甲醛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可導致黏膜和呼吸道嚴重發炎;pH值過高或過低,會破壞人體皮膚酸堿度平衡,易使細菌侵入人體;染色牢度不合格,染料易脫落而影響皮膚;致癌芳香胺可引起人體病變和誘發癌變,且潛伏期長達20年。
但這些安全知識很難被廣大家長所熟知,他們缺乏足夠的認知渠道。童裝安全消費狀況調查顯示,99%的家長認為,應加大對兒童用品安全知識的宣傳,使他們獲得安全知識的教育。
調查還發現,家長對近年來兒童意外傷害中涉及繩帶童裝的媒體報道不甚知曉的比例高達42%。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對媒體宣傳還不夠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媒體的宣傳報道還需要加強。
“童裝消費指引”引導消費習慣
改善家長的童裝安全消費意識,還需落實到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上。應廣大家長的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在這次“兒童安全行”主題活動中,發布了“童裝消費指引”,指導家長科學地為孩子選擇童裝。
該指引從產品標識、化學污染、繩帶拉帶、配件飾件等四個方面,為家長選購童裝作出了明確的指導和建議。如:嬰幼兒服裝的標識必須標明“嬰幼兒用品”和“不可干洗”字樣;盡量購買淺色、不含熒光增白劑或不含涂料印花的童裝;購買童裝時注意檢查服裝頭頸部、腰背部、褲腿處的繩帶和拉帶,盡量不買帶有繩帶或拉帶的童裝;注意檢查童裝上的配飾件是否牢固或是否有銳利邊緣,盡量為幼童選擇飾物特別是金屬飾物少的服裝。
劉鳳榮則提醒家長,購買童裝可遵循“一看二聞三洗”的小竅門:查看產品標簽內容是否齊全;聞聞衣服上有沒有霉味、汽油味、煤油味、魚腥味或其他怪味;買完衣服后洗洗并晾幾天,以減少其甲醛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