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解決殘疾兒童上學問題
2013年07月12日
新華網北京7月11日電(記者吳晶)記者11日從教育部(微博)獲悉,國家即將啟動實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攻堅計劃》,致力于解決實名登記的8萬名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
“我國特殊教育將由此邁入新的階段。”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說,“更多殘疾兒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與普通孩子一樣,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全面發展。”
截至2012年,中國特殊教育學校共有1853所,在校殘疾學生37.88萬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4.37萬名。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比例72.1%,比2008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更多殘疾兒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與普通孩子一樣,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全面發展。這位負責人表示,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關心殘疾兒童少年的成長。2008年,國家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項目,中央和地方累計投入54億多元,在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1182所特殊教育學校。同時,中央特殊教育專項補助經費2008年至2012年累計投入1.2億元,持續支持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
據統計,2010至2012年,普通高等院校殘疾學生錄取率為81.9%,高于近3年全國平均錄取率約10個百分點。殘疾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于全國總體水平。
2008年,國家啟動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學校建設規劃項目。四年里,中央和地方累計投入54個多億,在中西部地區新建、改擴建1182所特殊教育學校。與此同時,中央特殊教育專項補助經費不斷增加,從2008年的1500萬元增加至2012年的5000萬元,累計投入1.2億元,持續支持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為了進一步減輕殘疾學生家庭的負擔,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受教育階段的學習,國家還建立了從幼兒園到高等院校的殘疾學生資助體系。
為了規范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國家出臺了《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規模、學校布局、專用教室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2012年,國家特殊教育學校二期建設項目開始實施,平均每個高等院校5000萬元、每個中等學校3000萬元的投入,重點支持60個高等特殊師范教育、殘疾人高等教育和殘疾人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辦學規模。
如今,中國已經有一半多的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據統計,2012年殘疾學生在校數為37.88萬,其中小學、初中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在校生為19.98萬人,占52.74%。經過多年努力,中國基本上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為主體,以送教上門和家庭、社區教育為補充的中國特殊教育發展格局。
2010年起,教育部將特教教師培訓全面納入“國培計劃”統籌實施,2012年9月,《關于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正式出臺。教育部、中編辦、發改委、財政部和人社部等部委對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做出全面部署,就特教教師建設規劃、條件準入、培養培訓、教師管理、落實待遇等方面做了明確規定。
近年來,全國各地不斷優化特教師資隊伍結構,并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育部頒布的《盲、聾、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方案》,根據殘疾兒童身心特性和教育規律,重新構建了適合殘疾學生的課程體系。2011年,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特殊教育委員會成立,匯聚國內教育學、心理學、康復學等方面的頂尖專家,統籌協調指導特殊教育的課程教材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等。
各級政府建立了“政府主導、教育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機制。2009年,國務院轉發教育部、發改委、民政部、人社部、財政部、衛生部、中央編辦和中國殘聯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對構建包含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含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
據有關方面調查,我國有殘疾人中等職業教育機構152所,在校殘疾學生10442人。截至2012年,我國設有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6個,在校生7043人。每年高考(微博),各地都為殘疾考生提供人性化服務,創設無障礙考試環境。國家有關部門要求,高校不得以不具備辦學條件或不符合培養要求為由,拒收確能進行所報專業學習的殘疾考生。
據統計,2010至2012年,普通高等院校殘疾學生錄取率為81.9%,高于近3年全國平均錄取率約10個百分點。目前,中國300多所高校中都有在讀的殘疾學生,其中本科院校占到1/3。針對殘疾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這些高校都會制定特殊的培養方案,并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盡可能予以相應照顧,保障了殘疾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為保障殘疾人就業,國務院頒布實施了《殘疾人就業條例》,鼓勵殘疾人就業政策普遍落實到位,最大限度實現殘疾大學生就業。2010至2012年統計數據表明,我國高校殘疾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2.6%、82.1%、83.3%(截至當年9月1日),均高于全國總體水平(76.6%、77.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