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天津首批農民工公寓
2013年07月15日
天津網訊 (每日新報記者 王月 攝影 記者張磊 實習生 潘立峰) 為進一步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天津今年將制定農民工臨時公寓的建設標準,在環城四區建設永久性、半永久性農民工公寓,輔以生活、商業、醫療等配套設施,讓農民工可以拎包入住。昨天(07月14日),記者來到天津市第三屆建筑業農民工藝術節津南區海選現場,這里是剛剛建成的一處半永久性農民工公寓,作為今年天津首批農民工公寓,項目已于今年5月建成,1000多名來自8個省市的建筑業農民工成為這里的首批住戶。
超市浴室統一規劃 食堂飯菜還分南北
下了津港高速,我們來到了津南區小站鎮的工業園,沿著創新路行駛了不到十分鐘,一排排整齊統一的公寓房便出現在眼前。雖然樓體的結構還是我們常見的鋼架彩板房,上下兩層,但是走進大門后,整個大院里的布局和設施卻讓我們感覺到了濃濃的社區氣息。
這里12棟公寓依次分布,每排公寓上都設有“公寓名稱”,清楚地標注著這排公寓所屬的區域,甚至還標明了郵政編碼。來自四川的小馬告訴記者,“老家給我寄東西,就按照這個地址和郵編就能收到,不像以前我們都是臨時住所,說不清地址。”記者了解到,眼前的這個“社區”就是今年天津首批建成的一處半永久性農民工公寓。占地20畝,建筑面積1萬2千平方米,宿舍面積8千平方米(每間20多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農民工。今年5月份入住,目前已有來自8個省市的建筑業農民工約1000多人成為社區居民。
在農民工公寓的大院里,食堂、超市、浴室和飯店一應俱全,院中央是標準的籃球場,四周還分布了健身器械,一些婦女帶著孩子們在那里玩。因為是暑假,這些婦女大多數是帶著孩子來探親。18:00,農民工下班后陸陸續續地回來了,他們有的直接去了浴室,有的則回家拿飯盆準備去食堂打飯。來自內江的林升富在這里干了十多年了,媳婦和孩子也都接了過來,媳婦有時在工地上干點雜活,孩子今年剛剛結束了中考,等待填報志愿。一家人住在一樓的一間宿舍里,生活要用的都有。他對記者說:“我們這里人多,南方北方的都有,所以食堂的飯菜也是按照南北口味分開的,受到大伙的歡迎。”
警務室消防隊“護駕” 物業公司還管收衣服
記者發現,在這個特殊的社區里,還設有警務室、消防隊和物業公司。警務室門前的警務公示欄里,民警和保安的照片及聯系方式全部公布。而物業公司的10人不僅負責整個社區的環境衛生、清運垃圾,如果趕上刮風下雨,他們還負責收起院子里晾曬的衣物。
按照市建委的要求,天津市今年將制定農民工臨時公寓的建設標準,凡新開工項目應按標準建設農民工公寓。每個房間內配備電視、空調、暖氣;每層統一配有衛生間、洗漱間、活動室、閱覽室、廚房、餐廳等。
去年,東麗區已經著手開展永久性農民工公寓建設的試點工作,今年西青、北辰、津南等三區將選取地塊,加快永久性、半永久性農民工公寓建設。住宿條件的改善只是硬件建設的一方面,按照天津的要求,農民工公寓還要配合項目承擔起文化技能教育,幫助有技能培訓需求的農民工獲得一技之長,通過免費培訓,使年輕的農民工盡快掌握項目現場所需的技術,提升其自身素質。在第三屆建筑業農民工藝術節活動中,藝術節大講堂以一線農民工為主要服務群體,普及藝術文化基礎知識,今年將走進全市各施工項目工地,預計將有萬名建筑業一線農民工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