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獨二代”遭遇玩伴危機
2013年08月07日
“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兒時傳唱的一首歌謠,現在成了不少家長的真實寫照。為了給獨生子女尋找合適的玩伴,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們想了很多辦法,在親戚、朋友、同事、鄰居中尋找適齡的孩子,甚至有家長“網絡征友”幫自己的孩子尋找玩伴。
發微信給孩子尋玩伴
“我家女孩今年讀五年級了,膽子較小,不主動和小朋友玩,如小朋友找她玩,也不拒絕。想給她在附近小區找些朋友,平時可一起出去玩,家里有車,周末可一起出去郊游……”暑假到來后,類似“征友啟事”常出現在一些小區的業主QQ群、微信群里,并得到不少年輕家長的回應。
記者昨日(08月06日)聯系到了其中一位在微信上張貼“尋找玩伴”邀請函的李小姐。在邀請函中,李小姐把女兒的情況、特長以及家里可提供的娛樂設施,書寫明確,誠摯邀請本小區以及鄰近的小朋友到家里做客。“邀請函”中提到上五年級的女兒擅長下棋,喜歡閱讀科幻書籍,另外家里可提供電視機、音響等。同時女兒收藏了多種玩具,可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簡短的“邀請函”,每一句話中都透露出了李小姐邀請的真誠和迫切。
“現在給小孩找個玩伴可真難,暑假好多小孩都要上各種培訓班,而孩子的同學也不是住在附近,路程稍遠的,人家的家長也不放心讓他來我們家,事實上,孩子們還挺不好湊在一起的。”李小姐告訴記者,自己和小區的住戶互不認識,女兒天天在家玩電腦,現在發展到一天不摸電腦就坐立不安的地步。“怎么辦?除了電腦誰能陪我女兒玩?”李小姐很頭痛,于是才想到了通過微信在小區內為孩子找年齡相仿的小伙伴。
其實,不少家長都為誰能陪孩子玩這個問題頭疼?,F實生活中,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父母多為雙職工,少有陪伴孩子的機會;家長出于安全考慮只得將孩子關在家里。三大因素使得孩子產生“伙伴危機”,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其實,這不僅僅是孩子渴望的,也是家長們所希望的。
實質是尋回情商教育
沒有兄弟姐妹,回家沒有玩耍的伙伴,獨自在家看“喜羊羊”……無論有多少玩具和零食,仍填補不了“獨二代”眼神里流露出的孤獨。
記者了解到,發帖為孩子找玩伴的,不少是“70后”、“80后”的“獨一代”家長。他們也經歷過沒有兄弟姐妹的孤獨和苦惱,所以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童年不孤寂。
很多家長說,“獨二代”孩子聰明,智商很高,但他們身上的缺點也很突出:自私、不會與人交往,有的還自閉。情商缺乏,是因孩子們缺乏交往,沒有玩伴。因此,幫孩子尋伴,更多的是幫孩子尋回缺失的情商教育。
針對這一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山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王曉君,她表示,暑期到來,孩子在家中缺少玩伴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她本身很贊同李小姐這樣的做法,孩子暑期有了玩伴,一是解決了孤單的問題,二是提高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處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少顧及玩伴的感受,更很少有團隊意識。
而目前,中山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正在推廣的“家長互助小組”項目正好與李小姐為孩子尋伙伴的做法有相似之處。
“此外,家長為孩子尋找的玩伴,通常都要求有共同愛好,這樣幾個孩子在一起,無論是看書還是玩耍,都有相互促進的作用。”王曉君說,“但尋伙伴的前提是要考慮安全,另外,家長態度很重要,當孩子帶玩伴回家后,要盡量表現出熱情來,然后給孩子足夠空間玩耍,不做過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