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特中國向山區兒童捐贈電腦
來源:新浪公益 發布時間:2013-11-07
10月24日,百特中國員工志愿者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縣安樂小學的電腦教室里給4年級的學生們上了第一堂“真正”的電腦課。今年7月,百特中國便決定向這所邊遠的山區小學捐建電腦教室,而與其他電腦教室不同的是,本次捐贈的電腦都是“綠色的”。
學生們“真正”的電腦課
安樂小學是威信縣的一所村小,1至6年級各一班,共301人,周邊4個自然村的孩子都會在一早步行趕到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
盡管學校設置了電腦課,也配備了相應的教材和師資,但由于學校沒有設備,信息課變成了老師們在黑板上畫電腦,學生們看著黑板學“電腦”。
在大部隊到達的頭一天,幾名志愿者組成的先頭小分隊已經趕赴學校,為孩子們布置電腦教室,調配電腦。“我們在組裝電腦、布置教室的時候,教室的門口和窗戶都趴滿了人,孩子們都努力地向里巴望。他們臉上露出的期盼不僅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這次捐贈的意義所在,也意識到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一位先頭志愿者這樣講述準備過程。
“現在情況孩子們可以更好地學習電腦了。”安樂小學負責4年級教學的無臂教師江聲發高興地說。
第一堂電腦課由百特員工志愿者進行教授。4年級的孩子們在志愿者的悉心指導下,認識了電腦的構成,學習了打字、上網搜索、注冊郵箱等基本功能。
據校長介紹,學校里已經接通了網絡,很快學生們不僅可以上機操作,還可以接受多媒體教學,享受與城里孩子相同的教學資源,而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目前學校英語、音樂教師師資的不足。為了發揮電腦教室的長期效應,支持學生們與山外世界實現真正對接,百特中國還決定每年向安樂小學捐助光纖寬帶費用。
物盡其用的“綠色”電腦
本次捐贈的電腦,不僅豐富了學校的教學資源,也讓那些面臨淘汰的電腦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作用。據了解,本次捐贈的電腦都是“再生”電腦,即把社會各界閑置的電腦進行處理,將可以繼續利用的部分加以重組“再生”為電腦捐贈給鄉村小學使用,不可用的部分交由專業機構進行綠色處置。
“選擇‘再生’電腦捐贈給村小,不僅能夠提高教育的可及性,同時也和公司的環保理念相契合,而且這樣的模式也滿足可持續、有效的要求。”百特中國公關傳播總監張蕾介紹道。
“‘各得其所,物盡其用’是‘愛傳遞—再生電腦教室’項目的原則,通過‘再生電腦”將環保、公益和循環經濟結合起來。”眾谷公益理事長張斌峰介紹,“通過這個項目,我們也希望讓公眾了解綜合性處置的理念,知道處理廢舊或閑置的電腦還有這樣一個途徑。”
感受頗深的愛心志愿者
一名來自浙江的百特員工志愿者龐建偉,在為安樂小學布置好電腦教室后,并沒有跟隨隊伍返回縣城的駐地,而是選擇留在學校等待大部隊的到來,在代課教師江聲發家借宿了一晚。
“我們走了40多分鐘到江老師家,路程長短還不是問題,主要是道路都不是很好走,而且這里的坡都很陡,走起來會比較費勁。”龐建偉說。當問及本次活動的體會時,他感慨道,“這里的山實在太多了,多得讓人有些絕望。這里的居民也住得較為分散,大多在半山腰上。但是這里的孩子們很可愛,也很聽話。很希望能夠多參加這樣的活動,為孩子們多做些事。”
這樣的山路,安樂小學的孩子們每天都要走個來回,家住得近的需要走幾十分鐘,而最遠的則需要步行兩小時。晴天尚好,雨天道路會變得泥濘不堪。當地志愿者周晶晶介紹,“一下雨山路就變得很難走,不僅鞋上會積上厚厚的泥,而且路滑容易摔倒。這里的孩子們由于經常走山路、干重活兒,腳都很大,而且鞋子也特別容易壞。”
據了解,周晶晶所屬的威信縣志愿者協會一直在為安樂小學提供志愿服務,不僅到學校進行支教,為孩子們籌集過冬衣物、鞋子,還挨家挨戶進行走訪,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為其尋找愛心幫扶者。正是這些志愿者的努力,讓很多愛心物資能夠及時地送到孩子手上,幫助其過冬。
目前,威信縣志愿者協會已發出“暖冬計劃”倡議書,希望能夠讓山里的孩子們有一個充滿暖意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