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招兒”治村務“癱瘓”
來源:河北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3-11-11
河北日報見習記者 吳 韜 通訊員 郭海民 段愛芹
白紙花、花圈、砍莊稼、刮樹皮……張莊西村人在過去10年里,以特有的歡迎方式“嚇”走了9任村黨支部書記。新書記到村里多則一年,少則不滿半月,都會因為村民的不配合而離開。由于交通閉塞,村民家族觀念濃厚,這個位于邯鄲魏縣泊口鄉東南部的村子派系斗爭嚴重,村務荒廢,管理處于“癱瘓”狀態。
不過2011年12月張莊西村“兩委”班子換屆時,迎接李書峰當選村支部書記的,卻是全票通過和24名支部成員熱烈的掌聲,大家相信這位有著在外經商經歷的女支部書記可以讓村子“起死回生”。
臨危受命,李書峰面對的頭件事就是組建村領導班子。為平衡家族之間的利益關系,她把村里的小家族劃歸到大家族,再從各大家族找來威望較高的村民籌建“兩委”班子。各族人馬找齊,第一次“兩委”干部會上,李書峰一席話,說得大家頻頻點頭,“村干部是盞燈,百姓選咱們進班子,大家要把心擺正,在職位上為自己家族謀利的事咱不能做。”說到做到,每次上級下發惠民化肥、農藥,村班子成員都是按照各家田地均分,從沒偏誰向誰,村干部的真心和汗水,換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尊重。
“不把村里家族間的矛盾化解,工作沒法做。”李書峰深知這個道理。村集體和家庭一樣,和睦才能萬事興,為理順各家族間的關系,她走東家進西家,苦口婆心,最后嗓子都啞了;為了趕時間做工作,中午她就在辦公室吃方便面。公公生病住院半個多月,她白天在村里忙工作,晚上九時后再趕到醫院照顧老人。村民看到她盡心竭力,不由得心平了、氣順了、意見少了,思想漸漸統一起來,而她自己卻瘦了三公斤。
村里矛盾少了,群眾之間也不像過去那樣擰巴了,她就打算下一步:修路。原來村里的街道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村民最怕生大病,救護車根本無法進村,只能把病人從家抬到一公里外的主干道公路上。修路是人心所向,但修路要資金。李書峰想讓村里德高望重的張振民帶頭捐資,就三天兩頭兒登門“拜訪”。起初,張振民心里也嘀咕:“幾任男支書都修不了的路,她一個六十多歲的女人能行?”但最終李書峰的誠意贏得了他的信任。于是,他先出資1萬元,隨后又動員親朋好友帶頭捐款,這樣,在他們的帶動下,在外經商的村民和村里的干部群眾紛紛慷慨解囊,最后籌得資金10余萬元,工程順利開工。修路基備料時,李書峰不慎摔傷了腳踝,她怕耽誤工期,就拄著拐忍著痛待在工地上,不少村民看著心疼,自發地送上紅花油、笨雞蛋、排骨湯。經過全村人四個多月的不懈努力,1500米干線、3000米支線的水泥道路貫穿了全村。
“真心干事才能贏得民心,你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才會心里想著你、念著你。”從任前到任后,從不被理解到贏得村民支持,李書峰的“笨招兒”收到了效果,張莊西村也從一個“癱瘓”村一躍成為全鄉的先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