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官引導自閉孩子回歸
來源:文匯報 發布時間:2013-11-14
小秦父母雙亡,逐漸呈現自閉、暴力傾向。一直撫養他的外公外婆深感力不從心,與小秦爺爺奶奶協商孩子的撫養問題未果,便起訴至法院要求變更撫養權。虹口區法院以心理干預為切入點,網上網下與孩子溝通,結合家庭治療方法,促成雙方達成一致,由爺爺奶奶撫養小秦,外公外婆予以經濟支持。孤僻的小秦由此逐步邁上生活的正軌。
小秦9歲時,父親因病辭世,不久母親也離世,留下遺言希望小秦由在紹興的爺爺奶奶撫養。但小秦長期生活在上海,無法適應紹興的生活,雙方老人協商,小秦暫由外公外婆撫養,而爺爺奶奶在經濟上適當給予支持。
父母雙亡的殘酷現實,及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因為父母財產分割而產生的爭執,給小秦帶來了創傷。他不愿與人交流,開始輟學,不再見任何人,整日沉迷于網絡游戲,后來甚至發展成暴力傾向,開始毆打老人。小秦的外公外婆感到無能為力,身體每況愈下,遂希望將小秦的撫養權交給其爺爺奶奶。
具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質、專門處理涉少民事案件的張妍法官接手了此案。張妍見過各種特殊家庭,但該案還是讓她吃了一驚。
張妍首先進行了一次“家訪”,發現小秦始終將自己關在房里,為阻止外人進入,還用木棒抵住門鎖。“除了吃飯、上廁所,他基本不踏出房門一步。”外婆噙著淚無奈地說。
張妍沒有打退堂鼓。幾次“家訪”后,張妍逐漸發現小秦在網絡游戲中扮演了“領袖”的角色,在網游中很有發言權。她覺得,這可能是個突破口。她請來會玩網游的青年法官加入小秦的“戰隊”,在“同游”中加強對小秦的引導。時機成熟后,又組織見面會,讓青年法官與小秦成為朋友。另一方面,張妍自己也不斷了解關于網游的知識,尋找共同話題。多番努力下,張妍終于和小秦對上了話。小秦也逐漸向張妍吐露心聲:“我很絕望,只有在網絡世界才能找到一份安慰和寄托。”
找到了突破口,張妍通過線上、線下與小秦頻繁交流,安撫他的心靈。與此同時,張妍不斷做小秦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的工作。外公外婆告訴張妍,他倆的身體都不好,實在沒有能力撫養小秦;爺爺奶奶則說,小秦之前也和他們生活過,但孩子的暴力傾向讓老兩口多次受傷。
張妍咨詢了心理專家,并邀請區未保辦及其社工一同開展疏導、關愛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秦情緒趨于穩定,不再易怒易暴。張妍適時詢問了小秦的意見,小秦表示,誰來撫養都可接受,但不想離開上海。張法官將小秦的想法告訴了雙方老人,希望他們暫時擱置財產分割爭議,集中關注小秦的健康成長。最終,雙方老人達成一致,小秦的爺爺奶奶從紹興搬來上海定居撫養小秦,外公外婆則給予一定的經濟支持,并經常看望小秦。
調解成功后,張法官定期聯系雙方老人及社工了解情況,還利用業余時間帶著心理咨詢師、青年法官一同看望小秦。如今,小秦已逐步戒除“網癮”,踏上了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