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拯救農村娃的視力?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3-11-18
就讀于陜西省榆林市巴拉素鎮中心小學的燕曉寧有一雙清澈透亮的大眼睛,但不知從何時起,她開始看不清黑板,成績下滑。直到驗光師把左右各225度的近視眼鏡戴在她鼻梁上時,她先是一愣,隨后開心笑了。她說:“從不知道還能看得那么清楚,感覺好著呢!”
自2012年起,由中國科學院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倡導組織的“農村教育行動計劃”在中國貧困農村開展了一項名為“保護視力、提高成績”的項目。記者近日參與了項目組免費眼鏡發放活動,并隨項目組走訪了陜西榆林的數所鄉村小學,發現農村兒童近視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心理健康,但這一現象并沒得到足夠重視,老師和家長對近視問題的認知存在很多誤區。
農村兒童近視問題重視不夠
12歲的康澤雄是陜西榆林橫山縣龍洋凱靜小學五年級學生,父母外出打工,他和大6歲的哥哥由奶奶照顧。由于視力不好,康澤雄看不清黑板,上課總是走神,各科成績一直在及格線邊緣徘徊。
康澤雄班上有52個同學,沒有一個戴眼鏡。班主任陳慧玲估計,班上有四五個孩子眼睛不太好。但項目組現場進行的視力篩查和驗光結果令她大為吃驚:24個學生視力在0.5以下,其中2人被診斷為弱視。
“我們發現在近視學生當中,有24%的學生視力嚴重偏低。比這一數字更令人擔心的是,只有七分之一的近視學生配戴眼鏡,而且這些眼鏡有的質量很差,有的配鏡處方錯誤。在廣大中國農村地區,視力保健服務遠遠不夠。”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康南說。
記者在與鄉村小學學生家長、老師、校長及地方教育部門相關人士的交流中發現,家庭經濟條件落后、對近視問題缺乏正確認知、家長和校方重視不夠以及例行視力健康檢查缺位,是造成農村近視兒童配鏡率低的主要原因。
巴拉素鎮中心小學校長劉永勝坦言,如果不是項目組為學生做義務視力檢查、免費給近視學生配發眼鏡,許多學生家長就算知道孩子眼睛不好,還是舍不得花錢去配眼鏡。
在陜西靖邊縣中山澗九年制學校,項目組給12個近視學生免費配發了眼鏡。戴上眼鏡的羅婷婷顯得有些羞澀,當記者稱贊她看上去很“酷”時,婷婷紅撲撲的臉蛋笑得很甜。“以前媽媽不讓我戴眼鏡,怕同學笑話我‘四眼妹’,今天戴上感覺好著呢。”
走出農村娃的近視誤區
在走訪農村小學時記者發現,許多老師、家長對孩子近視問題以及配鏡與否都存在疑問,甚至認知有許多誤區。參與項目的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專家給出正解:
誤區一:農村娃視力都好
“我們農村娃娃天天看綠樹藍天白云,所以眼睛都好,近視的少。”龍洋凱靜小學校長王東的觀點得到很多家長的呼應。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防盲項目總監肖柏香表示,農村兒童的平均近視發生率的確比城市兒童低,“但這并不意味著農村孩子近視問題不嚴重,目前農村兒童近視率正呈上升趨勢,如果不引起足夠重視,中考年齡段農村兒童的近視發生率將和城市兒童趨近。”
誤區二:戴眼鏡視力會越來越差
在采訪中,當記者問到幾位家長如果近視影響到孩子成績,他們是否會讓孩子戴眼鏡。他們中多數回答是否定的,認為戴上眼鏡就摘不下來了,而且度數會加深,甚至造成眼睛變形。
對此,肖柏香說:“兒童的眼睛處于視力發育的敏感期,長時間不能得到清晰的視覺信號刺激,不戴眼鏡還可能造成弱視等嚴重后果。實際上,戴眼鏡是矯正近視的最有效方法。”
誤區三:眼保健操能治療近視
患了近視應該怎么辦?——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鄉村小學的孩子們時,許多孩子都回答:多做眼保健操。
肖柏香說,事實上,目前并沒有科學研究表明眼保健操和治療近視之間的相關性。眼保健操對于緩解眼疲勞、預防近視有一定的作用,但對矯正近視沒有效果。
多措并舉 呵護農村娃的眼睛
在陜西靖邊縣中山澗九年制學校,陜西師范大學的志愿者胡霞用一段視頻和一本漫畫故事為孩子們做視力保健培訓,告訴他們如何愛護眼睛、患了近視應該怎么做。
視力檢查是近視防控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但在廣大農村地區,視力保健服務缺位、質量不高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調研結果顯示,陜西和甘肅兩省,平均每個縣醫院只有一名眼科醫生,平均每個縣只有4家私人眼鏡店。許多村衛生所或鄉鎮衛生院沒有相關的視力檢查服務。
“如何把面向農村中小學生的視力全面測查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從制度上保障農村學生的視力健康,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屈小博說。
專家學者建議,政府應增加財政投入,把包括視力保健在內的農村學生健康、營養等問題納入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系。同時,把視力檢查列入教育督導和各類考核指標體系,推動學校更好地普及視力保健科學知識,真正做到預防、篩查、治療三位一體。
通過開展項目,榆林市也充分認識到農村學生視力健康問題的重要性,計劃下一步在全市中小學范圍內開展對家長、學生的視力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對學生近視危害的宣傳工作,讓所有學校、老師和家長都關注孩子的視力健康,每學期給學生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探索出一套解決農村地區學生視力保護的長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