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農村金融亂象難題
來源:南京日報 發布時間:2013-11-26

河南省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工作人員深入農商戶家中調研。
農村金融亂象為何形成
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很多,但“人禍”居多。齊建民說:“對銀行機構來說,內部管理體制不健全使不良貸款‘有機可乘’,對貸款者來說,也有經營不善、誠信缺失等方面的原因。”
2003年,農信社才正式獨立出來。農信社的管理技術落后、審查不嚴格、準入門檻低是滋生不良貸款的溫床。在農信社沒有建立網絡化管理平臺的時候,大都是手工操作。信用社之間缺少及時聯系,用戶在一處貸款后,到另一個信用社還能成功貸到款項。貸款準入門檻也較低,對于貸款者的信息也缺乏必要的研究,貸款者冒用他人身份證,甚至用已經去世的人的身份證都能貸到款。
管理漏洞還表現在基層信貸員利用職務之便,違規放貸。延津縣公安局副局長王佩劍說:“涉案信貸員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冒用他人身份進行放貸。他們與貸款人里外結合,采用購買或擅自使用別人留存的身份證復印件進行貸款,或者偽造身份證、偽造手續進行貸款,甚至還有使用死人的身份信息進行貸款,這些貸出的款項大都被他們自己使用。”
貸款人經營不善、誠信缺失也是不良貸款形成的重要原因。鴻福酒廠利用延津縣小麥的優勢在延津縣投資設廠,從2006年到2008年,該廠在延津縣農信社貸款695萬元。2008年,鴻福酒廠新上了一條生產線,投資1000多萬元。但就在當年8月,由于工信部政策調整,酒廠新開的這條生產線被關停,投入資金很難收回。此后鴻福酒廠一直在勉強維持生產,無法償還到期債務。信用社起訴鴻福酒廠后,雙方達成協議,酒廠每月還款15萬元。
農業生產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農民承擔風險的能力較低,在自然災害面前往往無能為力,使貸款“打了水漂”,無力償還貸款。延津縣石婆固鄉農民幾年前貸款搞起了蔬菜大棚,一位農民說,“以前,這里都是大棚。有一年冬天,一場大雪把蔬菜大棚全壓塌了,我們血本無歸,貸款也還不上了。”
以政府為主體破解難題
在剛剛結束的新鄉市金融環境評價工作中,延津縣無緣優秀。按相關規定,評價結果只有達到“優秀”,河南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才會指導各金融機構在信貸投入總量上予以傾斜,在政策許可范圍內對優質客戶實行利率優惠,在增設金融機構和上市后備企業培育方面,協調金融監管部門予以優先考慮和優先支持。
在評價標準中,不良貸款的比例是個重要考核指標。“不良貸款給我們縣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是縣域經濟發展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而且地方不良貸款的多少影響到地方的信用關系,間接影響了招商引資。”延津縣縣長祁文華說。
按農信社改革要求,如果清欠不能按時完成,縣政府將承擔余下的責任,需要用當地政府的優質資產置換不良貸款。延津縣不良貸款5.7億元,而一年財政收入才4億多元。對銀行機構來說,不良資產則嚴重影響銀行資金的周轉情況。齊建民說:“農信社的服務對象是‘三農’,如果不良貸款的比例居高不下,直接影響當地的農村貸款,進而影響‘三農’建設。”
不良貸款對河南農信社的達標升級也產生了不良影響,是農信社改制成商業銀行的最大障礙。新鄉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2013年,新鄉所涉農信社都要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在改革之列的延津縣政府算過一筆賬,農信社順利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每年可向縣財政上繳稅金1200萬元以上,且逐年遞增。“不良貸款的清欠工作是農信社達標升級的工作重點。”齊建民說。
面對數額巨大的不良貸款,延津縣最近幾年不斷進行清欠工作,但收效甚微,每年不過兩三千萬元進賬。兩個月前,一場農信社清理不良貸款的行動再次在延津縣展開。以往的清欠工作都是農信社為主體、政府輔助,這次則以政府為主體,農信社輔助。
幾乎所有工作人員在清欠中都遇到了貸款“釘子戶”。延津縣榆林鄉副鄉長竇玉峰說:“我們發現,越是小貸款戶越好做工作,越是大貸款戶工作難度越大。一些有償還能力的大貸款戶,不僅對清欠工作采取躲藏的辦法,還煽動其他貸款戶不還款。”
延津縣農信社監事長李學忠說:“有的貸款戶住著深宅大院,屋里是豪華家電,卻拒不償還三五萬元的貸款。他們不是沒錢還,而是有錢不還。以往的清欠工作沒給他們帶來大的影響,他們都在等著政府替他們埋單。”
多管齊下清收不良貸款
3個月前,延津縣展開了一場農信社清理不良貸款行動。政府、農信社、公檢法機關聯手展開清欠工作。在延津縣清收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工作會議上,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各鄉鎮、各職能單位一把手、主管副職,清收不良貸款工作小組全體成員,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不良貸款貸戶共1000余人參加。各有關部門及各鄉鎮主要負責人就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清收工作作出部署。
按照改革要求,如果清欠不能按時完成,縣政府將承擔余下的責任。面對緊迫的改革時間,祁文華感到壓力巨大。
針對各類不良貸款主體,延津縣按“一貸一策”的原則分類制定措施。對黨員干部、國家公職人員自貸或擔保形成的不良貸款,堅決采取停職、停崗、停薪措施進行清收。公職人員尤其是機關干部不還貸,依照公務員條例,一律除名,決不姑息。對涉嫌犯罪、證據確鑿的,公安局、檢察院等部門及時立案、偵查偵辦,依法提請法院立案審理。延津縣法院院長朱命國說:“對信用社依法訴訟的拖欠貸款案件和構成犯罪的貸款詐騙案件,建立快審快結機制,依法及時立案、送達、審結和執行,做到快立、快審、快結和快執,提高結案率和執行率。”對于農村信用聯社違規行為的責任人,縣里也對其依法、依紀進行了處理。
各鄉鎮鄉長、鎮長和基層信貸員也是這次不良貸款清收工作的主要執行者。
“我們配合農信社開展清欠工作,農信社以前的信貸員,不管現在是否任職,只要在我們鄉里放貸,都回來對發放的貸款進行核對清收,他們的信貸記錄是貸款的根本依據。”鄉干部竇玉峰說。董飛告訴記者,“清欠工作中,我們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讓有僥幸心理的貸款戶徹底打消觀望念頭。延津縣的清欠工作在各部門的聯動下取得了較好效果。”
對于農信社不良貸款清欠工作,專家建議,盡快改制成農村商業銀行是我國農村信用社的重要目標,但改制一定要切合實際,避免因工作失誤帶來振蕩。監管部門也應把握好改革的節奏和力度,做到成熟一家改制一家,摒棄追求數量和“卸包袱”的想法。 本報記者王 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