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用愛點亮特殊兒童希望的燈
來源:西部商報 發布時間:2013-12-11
一家特殊兒童教育機構近日求助本報,“新年新衣”將為這里的特殊兒童送上關愛,期待您的參與
自閉癥兒童在康復學校
由西部商報社、中國甘肅網聯合騰訊網發起,隴運駕校、老人頭五貝子鼎力加盟的——2013年年終大型公益“新年新衣”活動啟動以來,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新年新衣”活動還在持續進行中。近日,蘭州一家特殊兒童教育機構聯系到本報,希望“新年新衣”活動能夠給予這里的孩子一些關愛和溫暖。“這里的孩子很多都來自農村,家人為了讓孩子在城市接受更好的康復訓練,經受了比常人多更多倍的苦。”蘭州金寶貝特殊兒童教育中心的陳德鳳老師告訴記者。
昨日,在蘭州市金寶貝特殊兒童教育中心,記者聆聽了這些孩子們鮮為人知的故事。這里的孩子們,大都是患有自閉癥、腦癱、智力障礙等的特殊兒童,為了讓孩子接受專業的教育和康復訓練,這些孩子的家長大都從農村來到城市,用自己打工賺得的微薄收入,來撐起整個家庭。
為給孩子治病母親咳血裝作沒事人
今年七歲的東東(化名)患有先天性自閉癥,他還有個哥哥患有嚴重的腦癱。為了患病的兄弟二人,媽媽和他們的三個姐姐一起從臨夏農村來到蘭州,一家人擠在昏暗的出租屋里。媽媽照顧病情比較嚴重的哥哥,而照顧東東的負擔就全部落在了三個姐姐身上。“我也想像其他人一樣,在學校學習,以后用知識改變命運??墒莾蓚€弟弟都患病,我必須為媽媽分擔一點負擔。”東東的二姐說。
“雖說這是一個多難的家庭,可是我們經常被這一家人感動。”陳德鳳老師說,家里有兩個這樣的孩子,他的媽媽和姐姐們都無法出去打工掙錢,所有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在老家務農的爸爸身上,日子過得很拮據。兩個生病的孩子還需要治療費用,更是加劇了這個家庭的負擔,一年到頭,孩子們幾乎穿不了一件新衣。“東東的媽媽自己身體也不好,可是為了把更多的治療機會給孩子們,她一直在咬牙堅持。我們去做家訪時,幾次都看到東東的媽媽在咳血,可是在孩子們面前,她始終像個沒事人一樣,她是想盡自己的所能照顧好孩子們,哪怕自己油燈耗盡。”陳老師動情地說。
9歲男孩希望能有一件新衣過冬
9歲的小浩(化名)也是一個患有先天性自閉癥的孩子,同時,他也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關著燈睡不著覺,無論在哪里,只要看見開著的窗戶和門,他就一定要去關嚴實。小浩的爸爸為了讓他接受康復訓練,只能讓他和媽媽從定西農村來到蘭州,而自己則常年在外地打工,媽媽有點輕度的智力障礙,照顧孩子有一定的困難。
剛到蘭州時,母子二人租住在雁灘一戶民房中,房子不足五平方米,又陰又暗。孩子由于患病,情緒的起伏較大,有時會用指甲用力戳自己,戳得自己臉上滿是傷,有時甚至還會去搶別人的東西,上學路上總會發生一連串讓人擔憂的狀況。后來,在教育中心老師的幫助下,由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出資,為這母子二人在解放門附近租了一件光線比較好的民房。房子的問題是解決了,可是民房內沒有暖氣,母子二人的冬天十分難過。
記者見到小浩時,小浩只穿著一件單薄的牛仔外套。陳老師告訴記者:“小浩在教育中心接受治療,這些不多的開銷他的家庭都無法承擔,更別說是讓孩子穿新衣服了,他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都是一些愛心人士捐來的舊衣服,希望新年新衣能夠幫幫這個孩子完成穿新衣的愿望。”
一個月1200元母子倆的全部經濟收入
小斌(化名)是一個因為患有先天性自閉癥,而遭到父親拋棄的孩子。好在,他有一個負責任的媽媽,然而,一個單身媽媽帶著不健全的孩子,生活有多么的艱難。聽小斌的媽媽說,小斌剛剛出生后不久,在得知小斌患病后,父親就以出門打工為由,再也沒有了音訊。這個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村媽媽,獨自承擔起了所有的重擔,盡管孩子的康復似乎遙遙無期,可是她也從來沒有放棄過。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康復訓練,媽媽帶著小斌來到蘭州,找了一個搭建在樓層空隙中的簡陋的“小閣樓”安頓下來。盡管這樣,一個月500元的房租也成了一筆不小的開銷,還有小斌的治療費用。經濟上的沉重負擔不得不讓這個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只會在家務農的母親邁出了走進城市的第一步。在教育中心老師的幫助下,小斌媽媽找到了一份賣衣服的工作,一個月1200元的收入成了維系這個家的所有經濟來源。由于經濟拮據,小斌沒有穿過一件新衣服,甚至連個像樣的書包都沒有,有個志愿者看不下去,為他買了一個新書包。
陳老師說,看到“新年新衣”的公益活動后,身邊這些特殊兒童生活艱難的場景立刻浮現在腦海里,她特意聯系本報記者,求助新年新衣,為孩子們爭取一些救助。“我覺得這些孩子的家里人都非常辛苦。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和家人,至少心里是有希望的,將來只要好好學習,他們還是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這些孩子的家長們,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樣,不知道孩子到底能不能康復。”陳老師說這些話時,眼里含著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