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十項新舉促現代農業發展
來源:河北日報 發布時間:2013-12-18
日前,邯鄲市出臺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十條意見,在加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整合財政支農資金、創新農業融資方式等方面推出改革舉措,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到2015年力爭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超過66.8%,探索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邯鄲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生產核心區、全國5個整建制推進高產創建試點市之一,2012年在全省率先建成“噸糧市”,具有良好的農業發展基礎。如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實現新突破?邯鄲市將重點瞄準了農業產業化經營。該市市委書記高宏志說:“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用全新的改革理念,全面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是突破當前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瓶頸,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
邯鄲市此次推出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新舉措,從土地和資金破題,通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和人員流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建設農業融資平臺、強化產品營銷等措施,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打造領軍龍頭企業。該市市長回建介紹,目標是立足邯鄲農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以“土地流轉提高效益、人員流動提高素質”為主攻方向,以提升土地集約化、農民組織化程度為重點,強龍頭、抓園區、建基地、帶農戶,在邯鄲探索一條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市級層面,按照規劃引領、產業支撐、項目推動的思路,重點打造邯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農產品深加工、生物產業、高效種養殖業和現代農業服務業為主導產業,發揮其示范引導作用,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質量水平;縣級層面,各縣(市、區)都側重發展一個主導產業,在全市形成糧食、棉花、蔬菜、肉類、禽蛋、干果等6大產業集群,每個縣到2015年建成一個銷售收入超20億元園區,全市力爭建成5個以上超50億元園區。圍繞糧油精深加工、畜牧養殖加工、果蔬種植加工,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100家龍頭企業,力爭到2015年,全市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從目前的93家增加到150家,其中超5億元企業30家、超10億元企業15家。
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戶進行土地流轉,培育壯大規模經營主體。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獎補,對當年與農戶簽訂流轉協議,且流轉年限在10年以上、程序規范、手續完備、流轉面積在100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糧食、棉花種植分別按每畝100元、80元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各縣(市、區)按1∶1比例配套。到2015年,力爭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超過220萬畝,流轉率超過25%,流轉面積100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超過150家。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縣級為主、統籌整合、規劃先行、突出重點”的原則,整合中央、省、市三級共75項涉農資金,建立以規劃確定項目、以項目籌集資金、以資金整合保證規劃實施的機制,通過股權投資、貼息、補助等形式,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組織擴大生產規模、進行技術創新、從事新產品研發、推廣轉化科技成果,每個縣(市、區)至少發展壯大1至2個支柱產業,形成龍頭帶動、聚集發展效應,培育壯大縣域產業。
實施“金財通”農業產業化企業融資辦法,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縣(市、區)政府出資不低于500萬元,市財政按1∶1配套,向合作銀行存入專項資金,合作銀行以不低于專項資金8倍的額度安排貸款規模,幫助農業產業化企業申請獲得1年期以內、500萬元以下流動資金貸款,扶持潛力較大的企業加速發展。